开国元勋红军后人相聚长征出发地

18.10.2014  12:02

  本报于都讯 谢慧、信息日报记者危春勇摄影报道:长征是一部雄浑的史诗,长征是一座高耸的丰碑。值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之际,10月17日,“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在赣州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广场隆重举行。

  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1934年10月17日至20日晚,8.6万中央红军将士,从东门等8个渡口,渡过600多米宽的于都河,踏上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纪念活动围绕“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加快振兴发展”为主题,开展纪念活动启动仪式、学术研讨会、红军后代和专家学者访谈、大型红色集邮和图片展览、“长征源 中国梦”交响音乐会、红军后代种植“长征纪念树”等活动。江西省委和赣州市领导,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井冈人物研究分会、北京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成员,红军后代,赣南籍老将军后代,原红军部队代表,军队代表,党史军史专家及长征途经省份党史部门负责人及当地市、县领导、机关干部、学生等数千人参加了有关纪念活动。

  伟大的出发,永远的传承。当日9时许,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宣布仪式开幕后,红军后代和原红军部队代表与社会各界群众代表等,首先以向纪念碑献花篮的方式,共同缅怀为新中国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少先队员们则以饱含深情的献词表达对那段激荡人心的红色历史的赞美。之后,陈毅之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代表红军后代致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姚亚平等发表讲话。开国上将杨得志的儿子杨建华,向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捐献3件革命历史文物——3颗革命战争时期的子弹。因工作忙不能前来参加活动的毛泽东嫡孙毛新宇少将,专门发来贺信,祝主题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学术交流会,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杨胜群,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以及来自长征沿线10个省的党史专家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研讨。

  据中共江西省党史研究室主任王晓春介绍,此次活动与以往相比,开创了长征纪念活动的四个“第一次”:第一次有这么多红军后代聚集在一起,有47名开国元勋、红军后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还有红三代,他们相聚在80年前父辈、祖辈长征出发的地方,追寻前辈足迹,缅怀先辈功勋;第一次有4支从于都长征出发的红色部队前来“寻根”;第一次实现了长征沿线的大联动,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10个沿途省份的党史部门都前来参加这场“理论盛宴”;第一次在江西利用新媒体扩大党史宣传,采用网络直播,邀请网友共同参与“长征”话题讨论,活动当天近万名网友参与互动,探索一条构建“大党史”的新路。

  侧记

  杨得志上将之子捐献3颗子弹

  “这3件文物,是3颗大小、形状不一的子弹,每一颗子弹后面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都浓缩着一段难忘的历史。”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开国上将杨得志的儿子杨建华,向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捐献陪伴父亲血雨腥风几十年的3件革命历史文物——3颗革命战争时期的子弹。

  杨建华在捐献现场向记者介绍了这3颗子弹的来历:“这颗长不足2.5厘米,比利时造的‘勃朗宁’手枪弹,是1934年7月在福建温坊战役时从敌军被俘连长手中缴获,当时父亲是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团长。后来,这颗子弹跟随着父亲从于都梓山镇长口村山峰坝渡口出发,一起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杨建华深情地说:“这三颗子弹是老一辈革命家斗争生涯的历史见证。现在捐献给于都有特殊的意义,就是为了告诉后人不能忘本,同时希望更多的人铭记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我们要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激活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长征组歌》寻“”觅“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当天晚上,在“长征源 中国梦——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交响音乐演唱会上,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等6家演出团体联袂带来的《长征组歌》,把现场观众带进了80年前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战友文工团副团长彭澎说,《长征组歌》唱了半个多世纪,在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日子,在于都河畔唱这支歌,这是第一次,也是一次非常特殊的演出,意义非凡。《长征组歌》不但寻到了“”,而且找到了“”。

  《长征组歌》词作者肖华将军的女儿肖雨、肖霜感动地说:“父亲的《长征组歌》‘回家了’!站在长征渡口,仿佛看到了父亲当年渡河时与苏区人民依依惜别的场景。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