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从“神经末梢”开始 吉水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模式探秘

27.10.2014  14:42

诉求有人应、困难有人帮、民事有人办……近年来,吉水县立足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全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金秋时节,记者走进吉水乡间陌野,切实感受到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零距离”。

村民说事室,说出和谐新风尚

说事室里说实事,件件实事暖民心。该县将乡镇群众说事室进一步延伸至村,设立村民说事室或诉调对接室,为村民搭建建言献策、消除积怨的服务新平台。说事室里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施,公布干部值班表和联系电话,大到本村发展中的民生工程建设问题,小到邻里纠纷、家长里短,村民都可以来说事室反映情况。对受理的事件能现场解决的就现场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由驻村乡镇干部或村支书牵头上门上户,或充分发扬民主,组织村民代表集体座谈商议解决。今年以来,全县通过村民说事室调解大小纠纷970余件,收集意见建议1500余条,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水平,促进了邻里和睦、村庄和谐。

党员志愿帮扶,帮困扶弱知冷暖

81岁的刘由义是尚贤乡秧塘村的空巢老人。前几天,他眼睛突然看不见,由村委会组织的党员志愿帮扶队立即把他护送到县城医院。“平常村里老人有什么大病小病,都是村党员干部帮助接送去医院,前段时间一些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也多亏了有干部送去吉安大医院治疗。”刘由义老人感激地说。

近年来,该县广大村级基层党组织突出党员争优秀,注重党员联对象,挑选素质高、业务熟、能力强、服务优的党员干部,组成120余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推行党员服务卡制度,义务关心群众生活,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努力当好社情民意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扶贫帮困的服务员、发展产业的指导员。

民事代办,构建便民快车道

在阜田镇育贤村村委值班室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民事代办”记录本,上面记录着村民要办的新农合、新农保、流动人口证等大小事情。胡润英老人今年59岁,腿脚行动不便,两个女儿都远嫁外省。今年,她在低保听证会上被评定为低保对象后,办理低保证的一切手续都由村代办员全程代办。胡润英对此十分感谢。

该县在乡镇成立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从群众生产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按照“一套办公设备、一套便民设施、一套代办业务、一套服务制度”的标准,统一规范村、组党员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基层组织民事代帮代办制度,先后开展“有事请找我,我为你服务”、“马上就办”等活动,积极搭建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快车道,在“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中提升了群众对干部的满意度。(刘之沛 王国俊 王薇薇)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