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将牵头开展东南区域七省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20.01.2015  10:01

   去年我省向天“借水”15亿立方米

  昨日,记者从省气象部门了解到,日前国家发改委、中国气象局联合印发《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划将全国分为东北、西北、华北、中部、西南和东南6个人工影响天气区域,东南区域包括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东、海南、上海7 省(市),牵头省份为江西。

  率先开展跨省人工增雨联合作业

  东南区域面积82万平方公里,是粮食生产和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也是稻谷重要生产区,其中江西、湖南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省份。2011年起,江西省牵头组织广东、福建等省率先开展了跨空域的赣粤闽飞机跨省人工增雨联合作业,为其他区域开展跨空域作业提供了示范。我省在工作组织、空域申请、跨省作业实施上进行了探索,建立了联合保障空域、多省密切配合的业务运行、多省联合上机作业和飞行安全保障等机制,为开展东南区域跨省联合作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划,将在南昌市建立东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统筹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调度区域作业力量,开展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联合作业。同时建立1个区域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健全区域内省、市、县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调度省、市、县作业力量,指挥开展辖区内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人工增雨提高直接经济效益约5.88亿元

  据悉,规划确定了鄱阳湖洞庭湖湿地生态保障区为重点增雨(雪)保障区,以保障长江中下游粮食生产区为主,兼顾大湖区湿地生态保护;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经作物生产保障区为重点防雹保障区,主要保障经济作物生产。规划明确了在江西省建立增雨(雪)试验示范基地,开展针对典型降水云系的人工增雨(雪)理论与应用技术、效果评估技术试验研究。

  据统计,2014年,我省共组织开展地面作业服务46次,作业累计影响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累计增加降水量约0.69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约0.28亿元。开展南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服务7架次,赣粤闽跨省(空域)飞机人工增雨、探测作业10架次,累计飞行约45小时、航程约1.23万公里、作业影响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量约14.5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约5.6亿元。

  将完善突发环境污染应急机制

  2015年,我省人影部门将围绕根据农、林、水、电力等行业需求,科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服务方案。其中包括强化重要农事季节、作物需水关键期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提高空中云水资源统筹开发利用水平;加强飞机省内作业及跨省作业的组织协调,建立共享机制,完善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作业规模化水平。重点制定《2015年赣粤闽跨省(空域)飞机人工增雨实施方案》、《2015年南昌飞机人工增雨实施方案》等方案,并组织实施。此外,我省还将完善森林防火扑火、改善空气质量和应对突发环境污染等应急作业机制和预案。

  钟薇 记者 陈诗蕾 魏勇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