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引领转型发展 新余开放型经济发展综述

22.04.2015  12:48

  开放是发展的契机。

  去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开放型经济工作为主线,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扎实推进外贸工作,开放型经济实现平稳发展。

  2014年,全市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77个,实际进资63.01亿元,进资率30.5%;开工项目128个,投产项目60个。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456亿美元,总量列全省第七、四小地市中排第一。全市实际引进省外超5000万元项目资金330.61亿元,增长15.2%,总量在四小地市中排名第二。

  开放,给新余引来活水,带来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新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坚持招大引强 培育转型“新引擎

  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没有大项目更没有大发展。

  受宏观环境影响,我市光伏、钢铁产业受到冲击。要想走出经济发展困境,必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必须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转变招商引资理念,打造专业的招商队伍,强化工业地产招商,构建起商(协)会招商新模式。

  一场高效的招商潮,在新余激荡。2014年全市委托13家单位和个人开展招商,委托中介机构、引导商协会配合政府开展招商活动8次,通过委托招商,全年引进项目11个,实际进资2.565亿元。

  在围绕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招商同时,我市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全市产业招商向纵深发展。

  光电信息产业初具规模。2014年,全市签约光电信息产业项目50个,签约项目金额77.93亿元,分别占新签约项目总数、签约总额28.2%、40.1%。随着深圳鼎鸿泰电子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电容式触摸屏电子生产项目等落户和投产,全市光电信息产业驶入产业集聚快车道。

  电子商务产业迅速崛起。2014年,我市出台《新余市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实施细则》,配套出台一系列扶持和奖励政策。2014年全市新增智行天下、“0790”购菜网等电子商务企业77家,增长96%,电商企业总数达153家。2014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3亿元,同比增长69.4%。

  新能源产业稳步推进。2014年,我市紧紧抓住“三大政策”落户新余的优势和机遇,成功引进江西德润天成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的35MW光伏农业发电项目、江西钤宏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生物颗粒等一批新能源项目。

  一批实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新余的转型升级之路步履铿锵。

   筑优开放平台 打造投资“新环境

  筑好巢,凤才能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在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我市积极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投资环境,打造创业投资的“洼地”。

  去年4月9日,在《新余市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预审暂行意见》出台的基础上,我市再次下发《关于加强和规范项目预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项目预审工作。2014年,全市召开6次项目预审会,预审项目71个,其中通过预审的项目62个;积极推行和落实“三单”管理、企业“宁静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涉及优化投资环境领域方面的各项改革措施。

  在服务重大项目入驻和建设方面,我市还推出“私人定制”的个性化服务,满足客商个性化需求。服务领域由给外商提供生产经营服务,向提供吃住行和医疗、教育、精神文化生活等服务拓展。积极落实《新余市企业家绿卡实施意见》,在出行、教育、医疗、居住、文化娱乐等十方面给企业家提供便利服务。2014年,全市新办企业家“绿卡”90张,绿卡总数增至265张。

  同时,我市进一步推进大通关建设,加强与海关、商检沟通合作,完善“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等通关服务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服务便利措施,降低进出口企业通关成本。

  开放平台的搭建,投资环境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承载能力,提高了全市经济的开放度和外向度。

  2014年7月,海关总署编制发布2013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我市位列全国百强第40位、全省首位。

  2014年,和我市发生贸易往来的国家143个,遍布全球各洲。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20.46亿美元,其中出口12.64亿美元,增长17.88%,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任务。

  新余的发展得益于开放,今后的发展更需要开放。

  在新一轮开放型经济发展大潮中,我市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抢抓机遇,海纳百川,在砥砺前行中厚积薄发,在实干敢干中推动转型、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