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前吃药等于喝酒
大家都清楚酒驾严重威胁交通安全,而据近期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发现,致命交通事故中,约14%的司机查出近期服用了可能影响驾驶的药物。临床的急诊医生也多接诊过因“药驾”导致交通事故的案例,大家应当引起注意。
隐匿的“交通杀手”。与酒驾相比,由于在交通法规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人也不注意看药物说明书,知道药物对驾驶影响的人并不多。但药驾一旦发生,后果将十分严重。我就曾遇到过司机在服用含抗过敏成分的感冒药后开长途汽车,因为发困思睡,精力不集中,与卡车追尾前来就诊的案例。
常用药的影响最大。镇静安眠药虽然容易让人困倦,但一般在夜间睡眠前服用,多数司机不会在开车前吃。但如果用药后第二天仍感到头晕,最好不要开车。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等第一代抗过敏药可引起困倦、视力模糊等症状,说明书中一般会提示开车前慎用,只要认真阅读并遵照此建议,就能避免发生危险。医生遇到的大多药驾是因为司机服用含有抗过敏成分的感冒药发生意外。解热镇痛药物对神经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服用后最好不要马上开车。
降压药、贴膏对驾驶的影响容易被忽略。曾有一位高血压患者在开车途中突感不适,出现短暂的头晕、眼前发黑,出了车祸。询问家人后得知,患者近期刚换了降压药,出现了短暂的低血压,又没有注意休息,因此引发事故。服降压药在换药调整剂量期间,容易出现意外。降糖药也可能发生类似问题。一些外用贴膏为了预防过敏,添加了苯海拉明等成分,如果长期大面积用,可能造成此成分在体内蓄积,引发嗜睡、倦乏等症状。建议常开车者咨询医生后再用这类药。
开车前要“醒醒药”。司机都知道,开车前不能饮酒,但生病需要吃药时,不可能为了开车停药。此时建议错开时间,避免发生危险。服用含抗过敏成分的感冒药后4~6个小时内不建议开车。抗过敏药物应遵医嘱睡前服用,以减少嗜睡等副作用的影响。刚开始吃降压药、降糖药和调整用量期间最好不要开车。
在美国等国家,为了减小药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酒驾的法规同样适用于药驾。在告诫患者合理安排服药和驾驶的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此问题,或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生命健康和交通安全。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