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用警”屡建奇功的反思

06.11.2013  18:23

  日前,河南警方对涉嫌色情违法行为的郑州“皇家一号”进行了查处。记者就此咨询该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时,他并没有否认“异地用警”的说法。事实上,“异地用警”在河南警方打击犯罪行为的行动中已屡见不鲜。

  近年来,“异地用警”的新闻屡见报端,“异地用警”甚至已经成为各地警方重要的办案手段之一。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异地用警”四个字,会找到相关网页172000个,“异地用警”的范围也包括了查酒驾、歌厅、打击假牌假证、端赌场等等。可以说,“异地用警”彰显了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力度和决心,也取得了不小的社会效果,值得称道。但为什么各地热衷于“异地用警”呢?

  其实,“异地用警”之所以管用,原因大家心知肚明。正因如此,有网友在举报郑州市多家洗浴中心和KTV提供色情服务时,特意写道:“最好不要派当属辖区民警,我怕那些场所的人和他们有来往,或有关联,建议异地用警。

  可是,说到底,“异地用警”无论是对于广大群众来说,还是对于身穿制服掌握公共权力的这些部门来说,都只是一种“次优选择”。从长远看,其局限性再明显不过了,今天查个酒驾异地用警一下,明天打击卖淫嫖娼又异地用警一下,后天查流氓地痞还得异地用警一下,这么借来借去,治标不治本,换汤不换药。再者,将异地警察长期“换防”,时间一久,“异地”的会不会也被“本地化”,也不是没有可能。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次优选择”难免让人心生感慨:如果连手握执法权力的部门行使天经地义的职责都得如此这般,那又如何让人对他们保护百姓的能力、决心放心呢?毕竟“异地警察”办完案就走了,当地的群众又怎能在等待中拥有安全感呢?

  对于黑恶势力来说,没有公权力做保护伞,他们就难成气候,充其量只是散兵游勇、鼠窃狗偷而已;有了公权力做保护伞,他们就可能如虎添翼,肆无忌惮,无法无天。“异地用警”屡建奇功的反思意义,在于只有将公权力置于强有力的制衡监督之下,黑恶势力才难以膨胀,任何一种“本土力量”也才不至于轻易就被不法势力、黑恶势力拉下水,成为他们的保护伞。而这一切,有赖于法治的进一步完善,体制的进一步健全,唯有将执法活动纳入正常的制度轨道,置于公众的监督之内,才能使严格执法常态化、本地化。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