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评:如何让3800万人“弃保”者有老可养

01.12.2013  12:15

  今视网评:近日,一份官方数据显示,我国今年累计中断缴社保的人有3800万,占城镇职工参保的一成还多。10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表示,我国大概有3亿多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今年有累计3800万人中断缴保险;而9月份,在人社部做的一项调查中,也有23%的工作人口中断了缴费。那到底这些”弃保”者是为何放弃社保这条养老之路,又如何让他们回心转意呢?

  众所周知,我国企业与个人的养老金缴费率已处于世界第一梯队,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为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0%,职工个人为8%。如果是无单位可依的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或者下岗失业人员,则需要个人按照缴费基数的18%左右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流动人口工资低下,使得养老保险资金的性质演变成工资之外的额外奖金或者是一种强制储蓄金,本来应该用来保障他们未来养老的资金,在现实的压力下还是“落袋为安”为好。缴不起,拿不着,也成为了弃保的主要原因。而无论如何中断缴纳保险的,大多不是有钱的“土豪”、而是底层弱势民众,其抗风险能力较弱,断缴后潜藏的风险更大。如果这群人在家庭养老问题上也出现问题的话,他们将是真正的“老无所依”。

  从小的方面而言,对社会底层群体以及小微企业降低养老保险缴费费率,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从大的方面看,需要加快推进不同养老保险体系的转移接续,打破养老“多轨制”,并筹划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直至全国统筹。事实上,养老改革是当前一盘非常难下的大棋,远不只“延迟退休”这一粒棋子。

  因此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将流动人口转变成城镇产业工人,大力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从源头上遏制弃保潮蔓延。同时,还应减少流动人口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各种障碍,加快建立全国联网的社保信息网络,实现社保转移的无缝对接。此外,还要尽快提高养老保险资金的统筹层次,加强监管,减少地方寻租空间。当然,加大对劳动者的宣传力度,强调养老保险制度的“安全网”、“保护伞”功能,也是十分必要的措施。而有一点是肯定的,与其说是他们抛弃了社保,不如说是社保制度有意无意抛弃了这些“应保尽保”对象。只有让底层群体既缴得起费,又拿得到养老金,才不至于出现“弃保”现象。(史玉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