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赛事,应多想几步(体坛观澜)

02.08.2015  13:02
原标题:引进赛事,应多想几步(体坛观澜)

一项赛事能否与一座城市实现有意义的连接、真正成为城市基因,还在于人文环境的培育;办赛城市应当多想几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抚远,中国东北部边陲小县,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在这里交汇,隔江望去可以看到俄罗斯。因此对抚远来说,以“边境”为城市“卖点”,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抚远身处要地,交通发达,是全国少有的同时开通铁路、空运、水运和高速公路的县级城市。随着开放逐渐深入,抚远人发现仅把当地粮食、淡水鱼往外运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于是打出“旅游牌”“文化牌”,探索充分利用得天独厚资源的钥匙。于是,“2015年中俄国际象棋擂台赛”被请到抚远,中俄两国共10位“等级分2700”俱乐部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随之而来。

以体育赛事营销城市,时下屡见不鲜。通过媒体的集中传播,一项赛事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城市受到关注,然后从赛事出发带动旅游、餐饮等,这样的“赛事经济”模式让人津津乐道,被不少城市复制。

然而,一项赛事能否与一座城市实现有意义的连接、真正成为城市的基因,还在于人文环境的培育。尤其是对国际象棋这个舶来品来说,这一智力项目在国内还没有形成传统和积淀,仅靠有实力的选手和大张旗鼓的办赛也难免会有“一锤子”买卖的尴尬。

抚远本土文化中没有“国象”的基因,全县15.6万人中很少有人懂得国象的规则;当地组织者也坦承,能够引入这项赛事只是某种巧合下的“偶遇”。但偶遇成就伟大的故事在体育项目中并不鲜见,在棋类文学作品也多有着墨,无论是阿城《棋王》中的王一生,还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国际象棋的故事》中的B博士,都是在偶然的机会接触下棋,成为高手。

国象遇上抚远,是因为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抚远引入国象,更希望将其注入城市发展的脉络之中。据说通过此次办赛,赛事组织方看到了自己在办赛等方面的不足。一项国际象棋比赛能带给抚远的当不止于此,但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抚远应当多想几步。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02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