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诗人张云独创简体篆书 闭关苦练3年

01.04.2014  12:46

  作为资深编辑、记者、诗人、艺术评论家的张云,系中国简体篆书创始人,人称“诗魔”的他祖籍江西临川(今属进贤)。

  张云独创的简体篆书,以小篆为主体,并糅合隶书等其他书体的笔法,力求秀美、易认,凸显出简体篆书的独特韵味,书法作品值得收藏。

   喜好篆书已久心怀创新夙愿

  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在一所中学任教的张云,偶然在《人民日报》副刊看到一幅篆书作品,内容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一时爱不释手。第二天,张云去街上的文具店买了一张厚实的白纸,又找来笔墨,照葫芦画瓢地将《水调歌头·中秋》摹写了下来,并把它挂在卧室的墙上。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听说张云写了一幅非常好看的字,都来观赏。但面对眼前的繁体小篆,看过的人除了说“好看”之外,几乎没人能认得出来。

  虽收获了一阵称赞声,但张云对人们“不识篆字”的现象耿耿于怀,一直思索着怎么让大家都认得这种“好看”的篆书。但此后不久,张云参军了,这个念头也随之搁置了。

  20世纪80年代初,已退伍就业的张云,迫于生计,辞职经商,与友人合作在广州中央酒店开办了一家大型画廊,其中最繁忙的一项业务就是为游客刻印章,张云也由此习得一门新的技艺——篆刻。“由于业务的需要,我查阅了古今诸多篆书、篆刻名家的作品,同时接触到了大量来自东南亚和日本等国的游客,并发现他们都十分喜爱中国的篆书,但他们大都反映这种篆体‘不好认’。”张云说,“这也激起了我对篆体书法的热爱,并再次萌生要写出一种让大家都认识的‘简体篆书’的想法。”

   书法始终相随决定闭关修炼

  此后,张云弃商从文,编书、编报刊,业余时间坚持写诗,当然书法也始终伴随着他,无论编书、编报刊还是写诗,他用的都是毛笔,甚至常常用毛笔给作者回信。“凡到过他办公室的人都知道,他的桌上从来不缺毛笔、纸墨;凡见过他写字的人都知道,无论多小的字,他都是悬肘悬腕写成。即使在南下海南的二十年时间里,他也一直用毛笔作为主要书写工具。由此可见,张云深厚的书法功底,是经年累月练就的。”张云挚友张能彪向记者说道。

  在海南,张云有幸结识了中国“辞书大王”王同亿,并与之成为忘年交,不仅受邀参与编辑《新现代汉语词典》(王同亿主编)等辞书,甚至还为王同亿撰写的有“当代文化航母”之称的二百卷大型类书《词经》设计封面并题字。王同亿的言传身教,使张云的文化功底尤其是国学功底有了质的飞跃,这也为张云后来开创简体篆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春节,张云决定闭关三年,潜心研究他追求已久的“简体篆书”并尽快将这种新字体展示出来。

   闭关苦练3年写废8支毛笔

  从2011年到2013年的三年中,张云“躲进斗室成一统,管它屋外春与冬”,甚至将自己囚进“孤岛”,专心致志地闭关修炼。

  他从简体汉字的偏旁部首与繁体篆字的偏旁部首比照中入手,拟定了简体篆字的偏旁部首,为他的简体篆书奠基。这是一个费时与耗心的过程,但他却不厌其烦,时常为了一个偏旁部首翻来覆去地改写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接着,他用自己发明的“水写纸”反复练习篆书的笔法,从古人的繁体篆书,到他独创的简体篆书,夜以继日,苦练不辍,四张“水写纸”轮番使用。据悉,光写废的毛笔就达8支之多。之后,他丢弃“水写纸”,改用宣纸、墨汁,开始把他的简体篆书真真实实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三年中,他几乎忘记了晨昏,忘记了饥困。有时饿得头晕眼花,才想起没吃早点、没吃中餐、没吃晚饭,于是匆忙撕开一包方便面,干嚼充饥。有时困得突然打起瞌睡,脑袋碰到桌子上,痛得醒过来,才想起一个多月都没上床好好睡一觉。困了就坐在椅子上打个盹,醒后继续钻研。三年闭关,三年苦练,没有经济收入的张云,靠变卖藏品度日,也正是这三年,让张云实现了他的夙愿,独创了他追求了三十余年的“简体篆书”。

   独创简体篆书书法作品颇具收藏价值

  2014年伊始,《中国书画名家》画报出版了“张云专号”,它以“中华简体篆书第一人”为主题,选发了张云二十余幅简体篆书作品,其中的《》、《》、《》、《》、《》等象形篆书,惟妙惟肖,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等楷篆端庄大气;《周易乾坤卦象》(柳叶篆)清新脱俗;《循天之道以养其身》(飞白篆)别具一格;《陋室铭》、《诫子书》等玉筋篆清新秀美。

  张云独创的简体篆书,以小篆为主体,并糅合隶书等其他书体的笔法,力求秀美、易认,凸显出简体篆书的独特韵味。张云简体篆书的一大特色是,展示并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如《周易乾坤卦象》、《陋室铭》、《诫子书》、《司马迁报任安书摘句》、《汉董仲舒语录》、《清蒋士铨语录》、《心神恬适》等,无一不是国学精粹。而其自撰下联“沉浮随势,出入于心,张目岂可壁上观”对苏轼上联“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不仅彰显了苏轼的大家手笔,亦透露出张云厚实的国学功底。

  好看、好认,是张云简体篆书的另一特色,他把自己的夙愿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宣纸上。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重大的篆字(文字)革命。第一次是周宣王时的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世称籀文,开篆书先河,因其在古字上整理而成,故难写难认;第二次是秦始皇时期李斯等人所创小篆,其依据大篆省改、简化而成,小篆流传至今,虽然‘好看’,但依然‘难认’。”张云介绍道。而如今,张云所开创的简体篆书,以新中国简化汉字的结构为依据,写出来既好看又好认,书写方式易于推广,书法作品值得收藏,它的问世使中国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彩。

  让阳春白雪的艺术走近大众,让天下人都能够认得并欣赏中国的篆书,是张云开创简体篆书的终极目标。2014年元宵节,闭关修炼了三年的张云,带着他的两大卷简体篆书作品来到南昌,开始他新的求索之旅。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