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景区商家遇冷,怪谁咯?

08.10.2015  11:43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中国之声今天全天都在关注云南丽江旅游数据庞大,但商家却普遍感受黄金周遇冷。按照云南丽江假日办、丽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官方数据,10月3号,单日到丽江旅游的人数逼近十万。但是,不少商家甚至用“惨淡”来形容今年黄金周的市场。(央广网10月7日)

  “十一”期间,免费的高速公路上因车辆骤增而拥堵,景区到处都是人头攒动,有的景区甚至是一票难求等种种状况无不彰显着中国“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的气势磅礴。但是对于云南丽江商家来说,游人的数量已经不能与收入成正比确实是无奈的现实,纵观全国各大景区,可能与丽江同命运的商家不在少数。

  相比景区的游人如织,景区内的不少商家在十一“黄金周”的获益却可以用惨淡经营来形容。密集的人流没有为景区带来丰厚的利益,人流涌动的背后商家只能接受收入遇冷的现实,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言自喻,是景区管理部门和商家多年作茧自缚的结果。

  如果没有“辱骂游客事件”、“天价商品宰客”、“出租车漫天要价”等这些问题的负面影响,商家就不会遭遇“黄金周”收入遇冷,但是多年来管理部门和商家急功近利的短视已经伤了消费者的心,所以收入遇冷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的结果。

  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来一场谁走就走的旅行”已经成为大多数国人假期休闲的选择。消费思想的转变和游人数量的增多为景区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同时也衍生出诸多的社会问题,38元一只的普通大虾、一口价的出租车、价格飘高的商品等情况让很多游客不得不管住自己的嘴、迈开自己的腿、捂住自己的钱包,因为大家都怕,怕被欺生,怕被宰客,怕给自己的旅途留下阴影,这样商家的收益势必要大打折扣。

  不是游人们不舍得花钱消费,而是消费陷阱太多,给人一种防不胜防的感觉。对于商家来说,想挣游客的钱,首先要留住游客的心,只有无愧于心的童叟无欺才能让游客心甘情愿的消费,如果还是利欲熏心的谋求暴利,景区的名声臭了,商家收入遇冷的常态化日子也应该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