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斌:何香久为什么会挨骂?

05.03.2014  18:38

  一份建议给公务员涨工资的提案,“2万多网友跟帖”。最初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骂声,何香久很伤心,“我不怪那些网友。他们骂醒了我,让我意识到,现在群众和公务员这个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有多严重。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的公众形象了。”(3月5日新京报)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当然有义务建言献策。然而,何香久委员正常的参政议政、履行职责的行为,何以引来网上骂声一片?昨天下午,在政协会议文艺界别的小组讨论间隙,何香久向新京报记者解释,他建议的是“给基层公务员逐步涨工资”,可没想到,媒体报道成了“给公务员大幅涨工资”。

  如此看来,政协委员何香久挨骂,是新闻记者的生花妙笔曲解了他提案的本意,多少有那么一点冤枉。

  客观地说,我们的公务员队伍总体是好的,特别是哪些长期默默无闻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公务员,工作任劳任怨,不仅没有灰色收入,也很少有升迁的机会。正是他们,以踏实的作风、细致的工作,替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为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公众对公务员群体的对立情绪,源自公务员队伍的少数害群之马。千万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回到何香久挨骂这一具体事件,我们的媒体记者“功不可没”。何香久建议“给基层公务员逐步涨工资”,到了媒体记者的笔下却成了“给公务员大幅涨工资”。很明显是标题党坑了何香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社会责任是媒体记者赢得尊敬、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公信力是媒体和记者赖以生存的无形资产。然而,现在有少数记者和一些媒体的表现差强人意。少数媒体记者为了追求独家新闻,不惜违背新闻职业伦理,策划无聊新闻;还有一些记者娱乐无底线,热衷于炒作“三俗”新闻;更恶劣的是,某些媒体记者片面解读、恶意扭曲中央精神,完全忘了记者的社会责任,丧失了媒体的基本立场。

  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认为,年头两个月全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向好的趋势,但进一步向好的基础有待巩固。在消费方面,高档餐饮及名酒消费明显下降。媒体记者为了吸引眼球,做了“标新立异”的标题:“中央整治公款吃喝致消费低迷发改委担心市场”。人们不禁要问:难道“三公消费”才是中国的经济的强劲引擎?这样的新闻标题,不仅误导公众,而且对中央“八项规定”带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嘲讽色彩,完全丧失了媒体的立场。

  新闻自由是西方社会长期形成的新闻核心价值。西方的这种新闻核心价值观认为,离开强有力的新闻监督,政府和社会就会腐败。因此,新闻媒体被认为是独立于行政、立法和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不错,作为新闻媒体必须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政府和社会也的确需要主动接受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各方监督。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媒体就可以随心所欲,忘记了公正、客观的起码要求。

  媒体和记者的权力和其他权力一样,必须在加强自律的同时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媒体一旦忘记自己的社会担当,靠刊发虚假新闻敛财,靠三俗新闻赚点击率,甚至刻意放大负能量,媒体的公信力必然会遭到质疑,其结局必然是娱乐至死。(张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