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斌:反冷暴力,不能仅靠立法

28.11.2014  12:18

  前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旦通过,将成为我国首部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项法案。昨日,重庆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童欣说,冷暴力通常表现为拒绝与配偶进行语言沟通及生活上的交流,给对方造成精神折磨与压迫。“比如当对方跟你说了很多话,你却只用一个‘嗯’或‘哦’回复对方。”(11月27日重庆晚报)

  诚如童欣所说,冷暴力看似没有直接对对方身体造成伤害,但精神上的痛苦必然最终对伴侣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一旦出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身体健康也随之遭到威胁。但是,家庭生活中,“”、“”之类的回答,是不是冷暴力值得探讨。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还有一种说法,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见,不幸家庭各有其苦衷,有的是性格不合,有的是文化差异,还有的是生存能力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再者,由于文化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家庭成员对幸福理解也大相径庭。举一个最普遍的例子,很多人认为钱是幸福生活之源,因此,在家庭生活中过分注重物质的享受。当家庭收入难以支撑物质享受时,难免导致家庭矛盾。

  家暴矛盾引发的家庭成员不和,有可能升级为家暴,也可能因为某一方的智慧化解于无形。在各种家庭矛盾中,冷战无疑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相互不搭理。

  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如果冷战双方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很难区分谁对谁错。然而,在涉及诸如双方父母的赡养、购房等较大事项出现分歧时,往往难以调和。如果夫妻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不先作出让步,长期冷战难以避免。这种情形下,双方都可能会表现出“”、“”,懒得搭理对方,算不算家暴呢?

  即便如童欣所说,一方说了很多话,对方只“”或“”来回答。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一方使用的都是刺激对方的语言,另一方这时候也恶言相加,其结果必然使冷战直接升级为家暴。“”、“”虽说很无奈,却是最好的选择。

  不错,故意忽视、躲避、冷漠、轻视、疏远和漠不关心都有可能致使对方精神上和心理上甚至身体上受到侵犯和伤害。有时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法院可以裁定什么属于家暴,却不能修补残缺不堪的婚姻。夫妻关系出了问题,总是有原因的,唯有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