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鹏:“脱口秀”述职别只有”甜头”

17.02.2015  15:13

  日前媒体报道,德阳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经信委、环保局、发改委等8位市政府组成部门的“一把手”依次登台述职,讲了一场10分钟的“脱口秀”。一贯的书面述职变成颇具紧张感的“脱口秀”,一方面体现了德阳市努力朝“人大监督”这个方向靠进,一方面体现其人大召开会议形式上的创新姿态,作为读者尝到某种““甜头””,理应为其点赞。但“脱口秀”述职别只有“甜头”,相关监督形式与追责规定应继续跟进。

  按媒体报道,“脱口秀”述职时,各部门“一把手”在每年年初报告年度履职打算,次年的常委会上报告述职,并接受满意,或基本满意,或不满意的测评。如果“脱口秀”述职让人不满意,就要接受人大常委会主任的约谈。形式上的规定,使得德阳市人大的监督有了实现的可能,人大对政府政绩也有一定的监督力。但是从只言片语中透露的监督形式与追责规定却不够细致,即便让人尝到“甜头”,倘若“甜头”不持久这样的创新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说的人”是政府组成部门“一把手”,“听的人”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旁听市民。可以说,作为“第三方”的旁听市民对监督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这样的“旁听市民”到底占到总旁听人数的几成不得而知,且市民由几类人组成也不尽详细。市民组成的监督方阵不能仅仅是摆设,“脱口秀”述职后市民如何献言献策、反馈旁听意见应该更为详细。

  而报道中所阐述的,“脱口秀”官员的述职倘若不让人满意,则接受“约谈”一说,似乎也只是风轻云淡地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披露到底是怎样形式的约谈。仅仅有会上的即时性的、颇具紧张感的千双眼睛的“万众监督”,但是会后的可能追责若是不给力,会上的监督就显得很孱弱,紧张感也不会长久,对部门“一把手”也不可能形成持续性的监督。报道中对“约谈”的详细表述也只能止于此:帮助改进工作或者提出人事任免。这样的表述概括,似乎也意味着德阳市人大对会后“约谈”并没有做详细的规划。

  关于“脱口秀”的述职中,除了报告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还包括本人的思想、工作和作风等。为此不免生疑,官员的思想、作风等述职内容,其实很难做到认真的反思与反映,假大空式的自我标榜有可能通过这种形式的规定死灰复燃,这又可能陷入“人大会议成摆设”的窠臼。

  在反腐败与政府工作改进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情境下,类似形式的创新,让人们对这样的创新形式充满期待,看到这样的新闻也让人感觉似乎尝到了“甜头”。但是如何让这种“甜头”持续,让人回味无穷,才是我们对于政府工作创新应该反思的问题。创新很重要,“甜头”很重要,但是“甜头”能否持久、创新的工作形式能否持续给力,才是政府工作创新的根本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