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杀妻疑云:怀疑妻子是间谍偷走军事文件

22.09.2015  22:27

  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12年第9期,原题为:“张灵甫死因之谜

  以往,在大陆出版、上映的《红日》、《南征北战》等影视文学作品里,他是刚愎自用、作恶多端的国军将领;而在近年问世的一些历史传记作品中,他又是英勇善战、为国尽忠的抗日名将。要了解民国传奇人物张灵甫的一生,还得从头一一道来。

  关中书生

  1903年张灵甫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东大乡东大村一个家境殷实的农家。八百里秦川奔来眼底,三千尺黄沙漫卷西风。在此种自然环境中成长的许多关中人性格豪爽。张灵甫也是如此,小小年纪就成了“孩子王”,并在求学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灵性。一路从小学读到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当时西北五省的最高学府),成绩都是“杠杠地”。在省立一师读书期间,张灵甫遇见了足以影响他一生的人物——曾与孙中山齐名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这是怎么回事?

  张灵甫除了学习成绩好之外,还非常喜欢书法,自读私塾之后即练笔不辍,习得一手颇有功力的碑体字,渐渐在学校乃至西安城有了名声——校方甚至为他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几十年后,张灵甫的同窗、毛泽东的俄文翻译师哲还在回忆录里提到这件事,“张灵甫与我同窗四年,写得一手好字”。)

  就在这时,于右任到省立一师视察来了。

  于右任是革命先驱,也是书法大家。当他得知省立一师有位学生把何绍基(晚清书法家)的字临摹得惟妙惟肖时,就想认识一下。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于右任面前张灵甫并不露怯,当场挥毫写下几幅大字。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就能写出如此雄劲的书法,令于右任惊叹不已:“好字,好字。后生可畏!

  在这之后,于右任与张灵甫成了忘年交。多年以后,当张灵甫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时,于右任做了他的指路人……

  1923年,张灵甫毕业后回到老家,在学校谋了一份教职。金鳞岂是池中物,他一边教书,一边认真考虑起自己的前途。后来报考北京大学历史系,居然一考即中。那一年,张灵甫刚刚20岁。

  当时的北京大学是中国思想最活跃、文化最多元、运动最频繁的地方。走在未名湖畔,到处都有人在慷慨激昂地演讲、辩论,热闹得跟过年一样。不久,北京发生了一件大事。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当吴佩孚正在前方指挥酣战时,作为讨奉第三路军司令的冯玉祥却悄悄率领军队班师回京,实行兵谏,一举扣押了“总统”曹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北京政变”。政变发生后,冯玉祥通电邀请孙中山来京共商国是,又把“总统”曹锟拉下马来,还将早被废黜的末代皇帝溥仪赶出故宫。几套“组合拳”一打,北京政局为之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