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美:让座被打背后的道德语境

03.04.2014  19:04

  只因在公交车给老人让座时嘟囔了一句,沈阳29岁的女孩被老人家属暴打,当场受伤流血,鼻骨骨折。记者了解到,目前警方已就此事介入调查,将根据伤者情况对涉事者予以处理。(4月2日《南方都市报》)

  近几年来,在公交车上因为让座问题而引起的冲突案件已经发生过很多起,但大多是因为拒绝让座而被挨打,女孩给老人让了座还被老人的家人暴打,这应该是第一例。但是,不管乘客是否让座,要求让座者都不应该诉诸于违法的暴力手段,殴打他人,更何况女孩已经让座了,只是嘟囔了一句而已。

  从表面上看,女孩让座被打的直接原因是女孩让座时嘟囔了一句,对老人的家人只要求她一个人让座表达一种不满。但是,从深层次原因上讲,让座被打和拒绝让座被打的原因其实相同,背后都有着相同的道德语境。就是打人者认为被打者让座是理所当然的,是老人及其家属认为他们有权要求任何一位非“老弱病残孕”乘客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所以才对不让座者和对让座有意见的让作者暴打。

  然而,众所周知,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只是一种道德行为和社会道德要求,并不是公民的法定义务,乘客没有义务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老弱病残孕”乘客也不能强制要求非“老弱病残孕”乘客给自己让座。在公交车上,非“老弱病残孕”乘客主动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只能说这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反之,非“老弱病残孕”乘客拒绝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只能说这个人的道德水准低下,仅此而已。

  由此可见,一起又一起的让座冲突,实际上是公众和社会对让座行为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把道德领域的让座要求理解成了法定的义务行为。因此,要避免让座冲突案件的发生,全社会对让座的道德问题应当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应当认识到让座不是义务,不能强制要求别人让座,应当尊重别人的不让座权利,这一点媒体和公交车应起到引导作用。同时,年轻人也应该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年轻人今天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实质上就是给明天的自己让座,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舒适、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