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临危受命留守北平:卫国守土 以死殉国

27.02.2014  14:05

  原标题:张自忠临危受命留守北平:卫国守土 以死殉国

  张自忠 (1891-1940年),1891年8月11日生于山东临清,20岁时考入天津法政学堂,同期秘密加入同盟会,后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抗战期间,他率部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1940年5月16日,终于马革裹尸,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张将军的死讯震动中国,他的抗日功绩受到国共两党的一致认可,蒋介石曾抚棺长哭,叹国军柱石倾倒

  张自忠将军是中国抗日名将,也是抗战中阵亡的军衔及职务最高的中国军人,如今北京、天津、上海都有一条以“张自忠”命名的道路以示纪念。

  张自忠将军膝下共有两子一女:长子张廉珍1968年病故,他育有七子;次子张廉静在16岁时病殁;女儿张廉云现已九十岁,有两个儿子,长子车晴,依家中习惯,称外祖父张自忠为姥爷。车晴七岁时在张自明先生(张自忠七弟)家中,第一次听到有关张自忠的故事。张自明在上世纪40年代请人编纂了《张上将自忠纪念集》和《张上将自忠画传》等资料。车晴在此基础上,搜集了大量关于张自忠将军的家族口述记忆及书信、档案文件、报刊等关于抗战的史料,于2011年编写出版了《张上将自忠年谱简编》一书,详细展现了张自忠将军一生各个时间段的工作、生活细节。

  在张自忠将军的一生中,1937年7月下旬是一个特殊时期,当时大量日军集结华北,平津已成危地,张自忠就是在这种情势下,奉命代理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及北平市长的职务,与日寇周旋。这段经历却被当时人们误以为投敌,直到他牺牲后,还有人认为他是以死表清白。这种说法受到张自忠外孙车晴的质疑,他以大量第一手材料为依据,向本刊记者讲述了七七事变后张自忠将军奉命留守北平的具体经过。

  奉命赶赴北平

  1937年7月25日晚,日军步步紧逼,时任29军38师师长兼天津市市长的张自忠将军奉29军宋哲元军长的命令,乘火车离开天津赶到北平,共商抗敌对策。传言与误解也就从此而起,在上世纪60年代曾经有人撰文声称,张自忠是擅自来到北平的,继而又逼走宋哲元,如何如何。

  25日下午5时,张将军乘坐山海关至北平的四次特别快车离开天津,为了等候张将军,该次列车在天津站误点近一个小时。晚7时30分,列车到达位于正阳门东侧的北京老火车站,到车站迎接张将军的要人有: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秦德纯、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冀北保安司令石友三、北平市警察局局长陈继淹、冀察政务委员会政务处长杨兆庚等军政要员二十余人。离开车站后,张将军先乘车回到府右街椅子胡同的家中休息片刻,然后赶到宋哲元军长的宅邸,向宋军长报告军政要务,宋军长的家位于武衣库(今政协礼堂的南门以西),两者相距不远。当晚,29军和冀察政委会的要员在铁狮子胡同(今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的进德社召开重要会议,张将军离开宋家后,也赶去出席会议。

  当时北平、天津、上海和南京的数家大报如《申报》、《中央日报》、《天津益世报》、《北平益世报》、《华北日报》、《世界日报》、《北平晨报》、《京报》等,都对张将军奉命到北平一事有过详细报道,可以证实张将军是奉命公开到北平的,所谓擅离职守,秘密来平,另有图谋的说法,纯属不实传言。

  蒋介石电促宋哲元转赴保定

  7月25日晚,张将军到北平之后,先到宋哲元军长家中报告,而后连夜出席29军的重要会议,在其后的几天他一直协助宋哲元军长处理军政要务。

  25日夜间,日军在廊坊以保护军用电话线为名,与我当地驻军29军38师113旅发生冲突,双方激战一夜,史称“廊坊事件”。为了处理此事,26日晨宋哲元军长、秦德纯副军长和张将军等在一起商量应付办法,然后由张将军与日军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进行交涉,同时张将军致电在天津的38师副师长李文田,命令李文田向天津的日本驻屯军交涉,让日军停止进攻,而日军态度强硬,局势进一步恶化。

  27日宋哲元军长严辞拒绝了日军的最后通牒,并通电全国,表明自卫守土的决心。当晚,宋军长、秦德纯副军长和张将军一起会见了蒋介石从南京派往北平的刘健群(军委会政训处处长)和戈定远(冀察政委会驻南京代表),他们两人此行的具体使命是,劝说宋哲元“即刻到保定,不必留平津与日本人纠缠”。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曾数次致电宋哲元,让宋进驻保定。因为蒋认为,从军事上说,宋哲元应到保定,而不宜驻平津。7月26日蒋介石再次电令宋哲元“立即到保定指挥,切勿再在北平停留片刻”。

  7月28日晨,日军对北平郊外的南苑、清河、沙河等地区的中国军队发起全面进攻,当日29军也开始反攻丰台。蒋介石致电宋哲元,“希速离北平,到保定指挥。勿误,如何?盼立复。”接到这封电报后,宋哲元回电对蒋介石明确表示,不敢再违背蒋介石的意向,即刻设法离开北平前往保定。宋哲元军长的这封电报现存于台北国史馆内,它清楚无疑地表明了宋哲元军长离开北平是出于政治军事方面的原因,绝非某些人所说的,是被其部下逼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