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张闲语:井盖“开会”根子在职能改革
前天,有网友发微博抱怨,瑞景洪文五里有一段“坑爹”人行道,不到30米前后就有七八个凸出的铁盖。据记者实地查看,井盖的数量比网友描述的还多,大约40米的距离,总共有20个井盖,分成两排排列,平均2米就有一个井盖,密集度非常高。(9月9日《海峡导报》)
应该说,作为城市建设,城市井盖起到了一定的集纳功能,让曾经各种密如蜘蛛网的地面管线沉入地下,让城市更美观,更整洁了。但40米的距离,20个井盖两路一字排开,密集度之高,实属罕见,真可谓是井盖“开会”。如此多的井盖,造成安全隐患不说,关键是让人闹心,小小窨井盖,折射管理大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政设施的日益增加,城市路面上各类地下管线设施的窨井盖也不断增多,有给排水,有集能燃气的,有热力电力的,有通讯管线的等等,客观而言,城市生活,少了哪一个都不行,但同时窨井盖的背后也对应不同的婆婆,无论是管护,还是维修,都必须要通过不同的部门,于是你开一个口,我盖一个盖,各不相让,各不理会,一条好端端的道路被活生生的开膛破肚,人为的盖上了铁饼。
厦门作为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上曾经做出了榜样。因此,在城市管理和市政建设上应该有一个全新思路,至少要为中国的城市管理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才是,结果却出现了井盖“开会”乱象。显然,从城市管理的角度而言,厦门市需要进行反思,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应该出现如此密集的窨井盖。
同样是城市管理,面对同样的窨井盖,为啥国外能有效整合管理职能,能在同一个窨井盖下布网牵线,而我们的城市管理却偏偏是各自为阵呢?这值得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深思。从改革的角度看,我们嘴上一天都在念叨全面深化改革,一个小小的窨井盖都管不好,谈何深化改革?又如何推进改革?
从改革的总目标来看,我们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务之急是要把城市路面的一个个窨井盖进行有效整合,让各种管线能够尽可能的在同一个通道中穿行。唯有如此,才能打破部门壁垒,才能让城市道路更通畅,更安全,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