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殇玲珑山

13.04.2016  00:32

  □邓丽娜

  暮春时节,与友踏青巡游古城临安,借玲珑山岚,阅读千年前那宋朝多情的天空。玲珑山海拔仅300余米,其实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小山了。在风景如画的江南,玲珑虽不乏悬泉瀑布,晨钟暮鼓,曲径通幽,但若仅以景而论,实不足为道。而狭长古道尽头,油桐树下那一方美人的墓冢,再加上《玲珑山志》开篇八个字,“玲珑虽小,苏轼曾登”,使原来貌不惊人的小山,便轻而易举地植入了名胜的主题,走进了人们的心里,走进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在大文豪苏轼的一生中,有一个让他生死相望十年的结发妻子王弗;有一个甘为他生儿育女操持家事的续弦王闰之;有一个与他琴瑟相知、红袖添香的侍妾朝云,已足够让他幸福的了。没想到这尘世之外,竟还有一个因他而一生寂寞的名伎琴操,痴于斯,而长于此。山间一隅孤独地伫立着一座小坟冢。油桐树筛下清明的阳光,黯淡的“琴操墓”三字,犹如在绝尘飞舞的琴声。

  也是这样的春天,西湖中两船相遇,惊鸿一暼,苏轼便与其结下忘年之情。琴操本是官家闺秀,家道中落,父母及家人惨遭诛戮,后流落青楼。尽管在笙歌被酒的烟火里,但她依旧是个绝俗的女子,弹琴,唱歌,改词,作词,芳名天下,苏轼自然很是赏识。也许苏轼的喜欢,多是逢场作戏,随遇而安,没有见爱纳妾,更不曾想过金屋藏娇。17岁的琴操对自己的身世及爱情大彻大悟,于是削发为尼,转身遂了佛缘循入青灯的寂寞。琴操出家后,苏轼、黄庭坚还有佛印和尚经常来玲珑山,与她品琴论诗,而此情再无关风月。据说后人在玲珑山挖出苏、黄、佛印三人的石像,可见出家后的琴操虽脱了风尘,而俗情难却。两年后,苏轼离任北上,来与琴操辞别,便是对这段感情的珍视。当苏轼策马绝尘而去,琴操望着那个渐行渐远的背影,从此关上了心门。直到八年后,再次听到苏轼的消息,已是他最落魄的时期,被贬至南海瞻州。薄暮中的琴操茫然若失,发觉这八年来,她的心门被关,只是阻绝了其他俗情的入侵。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不好,天涯咫尺我生死相随。琴操郁郁而终,时年不过二十四岁。垂暮之年的苏轼,听人说起琴操的死讯,面壁而泣。

  对于苏轼是否有这段感情,历来颇有争议,琴操这个人确实是有的,而且是名扬一方的才女,与苏轼有交情,爱上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诗人也是理所当然。只是据史料记载,在杭州出知的苏轼,遇王朝云“欲把西湖比西子“的相见,并为之心动,娶为侍妾,这事确是真的。苏轼将一生坎坷际遇的感叹,维系在这位红颜知己身上。为了怀念王朝云,苏东坡在惠州西湖上刻意经营,建塔、筑堤、植梅,试图用这些熟悉的景物唤回那已远逝的时日。然而佳人已杳,真是“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看到这一段,我不禁为与青灯古佛相依的女子潸然落泪,我宁可执拗地相信,琴操与苏轼的那段佳话亦是真的。“山既玲珑水亦清,东坡曾此访云英。如何八卷临安志,不记琴操一段情?”郁达夫的反问是多么让人感叹!千年之前的北宋,琴操的琴声,和她的美貌一样的出名。这样曼妙的琴声中,知命之年的苏轼,怎能无动于衷?琴操的一生,写满了寂寞,生是如此,死后依旧,尤其冯梦祯那首《题琴操墓》:弦索无声湿露华,白云深处冷袈裟。三泉金骨知何地,一夜西风扫落花。读后让人在心底,感觉到的苍凉如那千年的石碑般沉重。

  我不敢在这样的墓前多站,因为那芳冢的背后,一个没有回响的爱情,让一个年轻而才华横溢的生命转瞬即逝,却蕴藏着永生永世的凄楚和未竟的承诺。我希望的是,油桐树下,那个纤指抚琴的女子,在永远年轻的时光里,为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的春天里,再续一段美好的爱情。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