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节能减排 实现绿色崛起

26.11.2014  11:23

――江西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及对策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节能减排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提“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并释放了强烈的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相关领域的信号。近年来,江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和过于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未来,江西经济发展要抢占制高点,实现发展升级、绿色崛起,节能减排工作更显得极端重要,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助推绿色崛起的强力引擎。

 

  一、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一)节能减排有利于缓解能源资源不足

 

  江西是一个能源资源十分贫乏的地区之一。一次能源主要是煤炭、水能和少量风能。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约19.25亿吨,保有储量14.3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0.1%左右。煤炭已开发利用的占70%以上,储采比率偏高,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多处矿井面临资源枯竭、进入资源危机矿山行列的局面,主要矿区的接替和矿井延深陷入困境。由于资源禀赋条件差,地质构造复杂,煤层瓦斯含量较高,开采成本高,安全隐患多,且煤质差、煤层薄、热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煤炭生产能力难有大的突破。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84.56万千瓦,占全国水能理论蕴藏量的1%。100千瓦及以上的技术可开发利用量为632.96万千瓦;500千瓦及以上的技术可开发电站总装机容量有571.98万千瓦,也只占全国的1%;5万千瓦及以上水电技术可开发利用量为274.2万千瓦。截止2013年底,全省水电装机容量457万千瓦,已开发量达到技术可开发量80%,已开发程度较高,剩余容量开发难度大,经济代价高,后续水电发展容量有限。风能资源相对贫乏,风能资源总储量约6000万千瓦,但风电技术可开发量仅310万千瓦,主要富集于鄱阳湖区域。另外,江西尚未发现具有开采价值的石油资源、无常规天然气资源。核电发展又存在不确定性。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潜力不足。只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才能有效缓解由于资源的贫乏对经济发展后劲的制约。

 

  (二)节能减排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

 

  受能源资源禀赋条件制约,为满足经济快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能源消费的需求,保证供需总体平衡,江西每年需要从外省调入大量的能源,致使目前能源供应三分之一靠自给,三分之二靠外供。能源高度依赖外部市场,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自给率明显不足。1990年全省能源自给率达75%,到2000年下降到55%,目前降至34%。至2013年,江西可供消费的能源量达7672.72万吨标准煤,其中,外省净调入能源量5316.42万吨标准煤,进口量1117.44万吨标准煤,能源对外依存度为66%,其中油气对外依存度为100%,省外调入的电煤比例高达70%以上。由于资源自给率低,能源风险将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而扩大。只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才能有效破解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瓶颈约束,保障能源供给安全。

 

  (三)节能减排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

 

  长期以来,在能源消费品种结构中,江西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70%以上。上世纪九十年代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占到八成,石油和水电各占一成。2000年煤炭消费量占比70.5%,石油占比17.3%,水电占比12.2%。至2013年煤炭占比为70.7%;石油占比16.5%;水电和风电占比5.4%,天然气占比2.3%。而在发达国家,石油是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最高的能源,美国的石油消费占其总能源消费的40%以上,世界平均水平也达到了35%以上。因此,江西能源消费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且目前这种结构性矛盾没有改观的迹象,以电力、油品等优质能源为主的清洁、高效能源消费比重反而有下降趋势,能源消费严重依赖煤炭,一方面偏离了世界能源结构以油气为主的发展趋势主流,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只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才能有效抑制煤炭消费过快增长,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能源多元化发展。

 

  (四)节能减排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中,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2000年工业能源消费量占比为70%。在2013年能源消费总量中,第一产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6%;第二产业占比达73.9%,其中工业占比72.5%,第三产业能耗占13.6%;生活消费能耗占11%。工业的发展过于依赖资源消耗,是江西能源消费的最大部门,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只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才能形成以能源资源的集约使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约束机制,切实转变依靠透支资源、环境的粗放发展方式,有利于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上来。

 

  (五)节能减排有利于缓解环境压力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江西生态优势有日益退化趋势,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矛盾日渐突出。一是工业“三废”排放问题突出。由于江西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工业规模扩大的趋势和工业结构重型化特点加重了工业“三废”的排放,尽管江西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均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但排放总量有增无减,2013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6.82亿吨,比上年增长0.53%;工业烟粉尘排放量32.47万吨,增长0.9%;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1518.19万吨,增长3.5%,控制增量的同时还要持续削减存量,减少排放总量任务艰巨。二是生活污染不容忽视。2013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稳定,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分别提高0.002毫克/立方米、0.004毫克/立方米和0.004毫克/立方米。城市酸雨问题仍较严重,全省城市酸雨频率为76.4%。污水处理压力增大,城市污水排放量增长3.5%,但其处理量仅增长2.1%,导致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跌至81.9%,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和无害化处理率均有增长,但垃圾数量的不断增长给城市周边环境造成一定隐患。同时,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任务也十分艰巨,化肥、农药和农膜的大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外排废水废渣难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对水体和土壤安全的危害不容忽视。三是环境改善任务艰巨。一方面,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任务仍然艰巨,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污染、化学品污染等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享有良好环境的期待有增无减,对空气、水体和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任务艰巨。只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才能有效防治、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增长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节能减排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一)经济快速扩张,能源保障压力加大

 

  江西经济总量偏小,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位仍未改变,正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竞争局面。因此为保证全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增长,尽快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着力寻求扩大经济总量是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近年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工业化进程在全省各地蓬勃开展,工业规模逐年扩大。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投资力度仍将是未来较长时期经济总量扩张的重点之一,而工业产出规模的迅速扩大,必然以消耗大量的能源为代价,能源消费将保持刚性增长,能源供需缺口将会进一步加大。

 

  另一方面,江西人均用能水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60%,能源消费继续保持相应增长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生活用能也呈刚性增长,这些都促使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在未来时期仍将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趋势,能源安全保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二)重化特征明显,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江西以工业为主导带动经济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特征明显。2013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4.9%,比2000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工业创造了45%左右的GDP,却消耗了75%左右的能源。工业单位产出所消耗的能源资源是第三产业的3倍多。

 

  工业占能源消费主导地位的同时,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2013年,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占34.7%,重工业占65.3%,重工业比重比2000年还提高了3个百分点。在综合能源消费中,重工业所占比重高达90%以上,同时产业层次偏低,传统的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偏低。2013年,江西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0.4%,而高新技术产业仅占24.4%。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性较强,一方面表现在高耗能企业能源消费集中度高,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达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高耗能工业企业300家左右,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4%,能源消费量却占到规上工业比重85%左右。另一方面表现在高耗能行业消费集中度高,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六大高耗能行业。这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量占全部工业能源消耗总量近八成,2013年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达4293.01万吨标准煤,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77.2%,比2000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由于江西金属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把资源丰富优势变为经济优势,高耗能的原材料工业和制造业必然要加快发展,未来高耗能行业的发展仍是全省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建设江西铜冶炼基地、钢铁基地和光伏产业基地等等,都使全省经济结构再向重型化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缓慢,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三)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多年来,受市场、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江西的经济增长方式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道路。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大量的资源投入换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种依靠资源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粗放式的增长造成江西能源利用率不高,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深层次除了缘于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缺陷,重化工特征明显外,经济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也是最主要因素。规模经济代表着高集聚、高效益、专业化的现代化生产,一方面反映了地区资源的集聚程度、效果以及资源的再配置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程度。规模经济水平高,表明企业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都得到较大提高,能够降低成本,减少消耗,从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江西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都达不到合理规模要求,生产集中度低,远未形成规模效益。企业规模小,难以产生规模效益,能源利用中间环节损失量大,能源消耗水平高,污染排放严重。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效提升压力加大

 

  江西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不够,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引进,多属于引进关键生产设备和关键元器件建立起来的加工组装型企业,拥有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从科技投入看,虽然江西研发投入总量不断扩大,但投入强度还不够。全省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1%左右,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沿海发达省份比较,差距更大。从创新产出水平看,江西发明专利申请数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部省份。从企业创新能力看,江西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仅占到全国的1%左右,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居中部最后一位。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技术改造可以有效促使装置规模大型化、节约化,大幅度降低终端能源的消耗水平,达到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全省工业企业80%以上是中小企业,主要耗能装备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工艺水平落后,大部分工业用能设备(产品)没有能效标准,部分单位产品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全省61种产品单耗中,近四成产品单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原煤生产综合能耗47.74千克标准煤/吨,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08千克标准煤/吨,粘胶纤维综合能耗3625.93千克标准煤/吨,高302.08千克标准煤/吨,印染布综合能耗2962.04千克标准煤/万米,高860.64千克标准煤/万米,机制纸及纸板能耗387.54千克标准煤/吨,高42.09千克标准煤/吨,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1503.93千克标准煤/吨,高161.73千克标准煤/吨。从未来一段时期看,江西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瓶颈将继续制约能源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三、节能减排是实现绿色崛起的强力引擎

 

  (一)以节能减排为战略,实现发展与保护的统一

 

  节能减排事关发展能否持续,当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不可持续时,应当下最大决心转变,何况节能减排本身就是一种发展。据测算,如果江西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16%的节能目标,按年经济增长率10%测算,2015年当年就可节约能源1600万吨标准煤,这些节能量可以多创造出1100亿元的GDP(按2010年价格计算),同时节能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省了治理成本。经济增长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平衡是推动江西发展升级的重要保障。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是全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求更好更快发展的新理念,也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发展与环境良好关系的重要目标。所以,江西必须把节能减排纳入全局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坚持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努力实现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积极探索工业化与城镇化较快推进、环境得到很好保护的经济发展之路。

 

  (二)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一方面,不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就难以突破。另一方面,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应当把两者统一起来,在节能减排中促进转变,在转变中推进节能减排。近几年来,江西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仍然十分突出。这种发展方式更容易造成资源和环境压力。我们应当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经营机制,实现经济结构轻型化、技术高新化、产业集群化、产品特色化、生产低碳化、资源集约化发展。

 

  (三)以节能减排为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近年来江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但目前的产业结构水平仍较低,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既严重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又极大影响了能源利用效率。据测算,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降低一个百分点,那么单位GDP能耗就相应降低一个百分点。因此,重点发展耗能低、排放少、就业税收贡献大的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成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江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途径。要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进程中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张;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进程中力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深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构筑服务业发展的平台;在诚信法制建设的进程中提升服务业规范化发展水平;在实现富民强省的进程中铸就服务业发展动力机制。通过发展能大量吸收劳动力的传统服务业和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推进江西产业结构向三二一的高级化方向演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四)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优化工业行业布局

 

  鉴于江西发展实情,“轻轻重重”的工业结构使得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关键是优化工业行业结构,推进结构转型升级。重点要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加强产业规划引导,把新增产能布局与淘汰落后产能、承接产业转移与实现产业集聚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一批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主导产业,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要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方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一方面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据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从全省的高度进行总体布局,将城市特色、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相结合,制定长期有效的地方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对不同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分类指导,形成差异化发展,产生不同的产业集群,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继续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煤炭行业应按照资源有偿使用和关小、改中、上大的战略目标,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淘汰落后采煤方式,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化工建材行业应严格控制产能总量,继续实施放大关小政策,等量或减量置换现有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产能,坚持规模化、精细化、低污染的发展方向;冶金行业应着力延伸产业链、打造精深加工基地,提高高端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鼓励研发并扩大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在整个推进进程中,要注意集中力量把绿色化、低碳化、循环经济等生态文明理念整合到整个工业化转型升级过程中,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五)以节能减排为目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以节能减排为目的,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以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带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坚持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主战略,充分发挥科教和人才优势,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完善自主创新的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大科研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进创新型社会建设,切实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加快从“江西制造”向“江西创造”的转变,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要采用低碳技术、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努力提高现有能源体系的整体效率,遏制化石能源总消耗的增加,限制和淘汰高碳产业和产品,发展低碳产业和产品。同时,政府要制定高碳能源、高碳工业、高碳产品的税收政策,制定鼓励发展低碳工业的优惠政策,使低碳工业成为企业家有利可图的新兴工业领域。对传统产业要进行信息技术改造与优化,发挥信息化的带动作用,在关键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技术创新的突破,提高能源利用水平,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六)以节能减排为导向,调整能源产品结构

 

  江西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节能减排。我们要以节能减排为导向,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是关系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也是一个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成长性高、关联度强的新兴产业,在替代化石能源及环保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江西一定要抢抓当前新能源产业的机遇和市场,在已有的优势条件和基础上,结合省情,制定多能互补、远中近相结合的新能源发展规划。近期,主要做好开发新能源的预备和示范;中期着眼于成熟能源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逐步降低火电比重;远期着眼于清洁能源的普及,形成以核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供给体系。在新能源产业培育方面,应重点围绕上游原材料生产、中游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下游产品应用的产业链条,加快太阳能光伏、核能、风电设备制造和原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产业发展,加大区域整合力度。在新能源产业布局方面,应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力促进现有产业集群与新能源产业的融合,瞄准新能源产业的市场、技术需求,完善和提升服务功能,强化产业孵化功能,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成长条件和发展空间。优先发展新能源,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转型,控制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保护生态环境,是江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的必然选择。

 

  (七)以节能减排为使命,健全完善配套措施

 

  节能减排需要健全完善配套措施来推动和支持。在国家统一部署下,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以节能减排为导向的产业、财税、投融资、价格等经济政策。一是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煤、油、气、电、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运用价格杠杆引导企业节能;二是完善相关金融配套政策,深化资源税改革,调节消耗环节税,促进节能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利于节约资源;三是研究建立市场交易机制,建立自愿减排、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可再生能源配额、跨地区水电用电权等交易机制;四是推进能源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加强部门、地方及相互间的统筹协调,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适当集中、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总之,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推进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以节能减排为使命,引导能源消费模式转变,强化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最终实现绿色崛起新跨越。

 

  撰稿:谭  玲

 

  审核:何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