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20多条“进村班线”停运 当地已启动补贴机制

12.06.2014  11:27

    几年前,客运班线“村村通”的实施,让萍乡芦溪县130余个行政村全部通了客运班车。客车进村了,方便居民出行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然而,因为市场萎缩和乘客减少,一直以来很多“进村班线”处于亏损状态。“不赚钱却还要承担巨大的安全压力”,今年来一些“进村班线”无奈停运。

  现 状

  20多条进村班线停运

  芦溪县有10个乡镇,136个行政村,几年前,当地的客运企业添置了一批限载8人的小型面包车,正式将客运班线“村村通”变成现实。

  该县张佳坊乡杂溪村是“村客”停运的行政村之一。11日上午,杂溪村妇女王玉英告诉记者,今年2月,进村班线开始出现不正常,“村客”时有时无,现在已经彻底看不见进村的客车了。王玉英说,现在大家出行只有两种途径,一是在路边等顺风车,其次是花25元钱租一辆摩托车到张佳坊乡政府所在地,再转乘其他班线外出办事。 等着外出看病的王玉英感叹:“没有客车进村了,真不方便啊!

  芦溪县公路客运管理所甘副所长证实,因为客运班线一直亏损状态,进村道路又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目前,该县已有20多个行政村的进村班线陆续停运。

  车队

  市场萎缩每车每年亏损上万

  当地武功山车队共有各类客运车辆60余辆,其中进村的小型面包车7辆,包括杂溪村在内,该车队的“村客”沿途经过当地很多村庄。该车队芦溪客运片区的负责人曾绍亮说,杂溪村有1500人左右,与张佳坊乡政府有12公里的距离。没有停运前,每天7时30分,车队的面包车从张佳坊乡政府的站点开往杂溪村,因为上午没有进村的乘客,车辆进村通常只有“放空”。8时,车辆从村子开出时,因为市场萎缩,不少居民选择乘坐邻居和亲友的顺风车出行,除了司机仍可载7人的面包车经常只能拉到两三名乘客;每天15时30分,车辆第二趟进村,16时许再次出村,因为临近傍晚,第二趟出村也是“放空”。曾绍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辆车一天的车票收入最少的只有90元,最多的一天也是220元,因为山高、路陡、弯多,一辆车一天的油费就达180元,包括现行的燃料补贴——每年5000元,除去司机工资、保养等各种运营费用,每车每年要亏损约1万元。

  有关知情人士说,因为客运市场正在萎缩,很多客运班线都在亏损。

  原因

  一起车祸引发“村客”停运

  芦溪县公路客运管理所有关人士坦言,引发一些“进村班线”停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市场萎缩乘客减少,二是进村公路存在交通安全隐患。而且,后者是引发“进村班线”停运的主要原因。

  据悉,去年12月23日,芦溪县南坑镇新坪村一辆营运客车发生侧翻事故,当时车上有乘客50余人,而且大多数为当地的中小学生,这次事故造成了30余人不同程度受伤,幸运的是,伤者均无生命危险。芦溪县公路客运管理所甘副所长介绍,到目前为止,事发车辆所在的车队已经向伤者支付了100多万的医疗费和赔偿费,连一些没有受伤的乘客也获得了数千元“惊吓费”赔偿,客运从业者很心寒。因为车队本身赚不到钱,又是超载,保险公司赔偿有限,且当地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也因事故受到处分。

  为了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当地运管、交警、安监等有关部门开始排查所有客运进村公路,对一些危险地段有关部门建议一些“村客”停运。因为这起事故影响巨大,一些车队深感无奈,最后引发了“进村班线”的停运。

  进展

  当地对班线启动补贴机制

  11日,该县公路客运管理所所长吴实文说,为了扶持客运班线的发展,芦溪县委、县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决定对部分农村客运车辆给予补贴,并规定补贴的线路和补贴标准由各乡镇自行核定,各乡镇自行负担。这项政策刚刚启动,而且只针对部分农村客运班线。为了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该所有关人员将带领客运企业和班线负责人,分别到相应车队沿途乡镇就此项工作进行沟通。

  有关人士表示,毕竟是各乡镇要拿出资金,所以,各乡镇能不能拿出相应的资金对沿途本乡镇的客运车辆进行补贴,目前还待观察。

  当地部分乡镇地处大山深处,进村班车时而爬坡,时而急弯,乘客面对的一边是山体,一边是悬崖,且没有护栏。因为视线极差,进村班线一路险象环生。当地人士建议,当地政府应该筹集资金,对一些危险路段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好保命护栏,安装好警示牌,尽快让停运的“进村班线”恢复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