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干部”遇上营改增

11.05.2016  09:16

      记者在江西省南城县国税局采访时了解到,该局78名在职干部平均年龄为49.8岁,这群“老干部”,在短短的时间,基本完成了营改增试点的准备工作。我们听听税源管理科“老干部”的唠嗑! 

 

      付瑞明(税源管理科科长):这次任务非常的重,这一个月中,我已经不记得开了多少次会,下了多少次文了。从省局拿到“营改增”纳税人名单后,我就根据局里研究的方案,将624户“营改增”细分给每个户管员,督促其尽快做好三方确认,准确核定企业信息,并及时汇报进展进程和遇到的问题。

 

      我很感谢每个户管员对我的支持,也敬佩他们的敬业精神,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工作繁琐,加上他们年纪都很大,但是能克服种种困难,率先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曹年发(税源管理科副科长):我从税30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快的改革,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我仿佛走过一年的时间。我接到的“营改增”纳税人有156户,大部分是生活服务业。对我而言,一下子增加这么多的户数的确是有困难。

 

      第一个大困难是要告知“营改增”扩围纳税人。在156户中,其中有50多户是没有联系电话,或者是联系方式已经变了,已经联系不到本人的,遇到这样的户数,就给工作增加了难度。只能根据经营地址去找,上门告知。而电话能联系的也需要反复解释。刚开始甚至被当成了骗子,好在电视上网络上到处是“营改增”的消息,才赢得别人的信任。

 

      第二困难是要了解其业务的真实性。我之前管的都是应税货物和劳务,范围比较小,且管了很多年,有经验。现在一下子多了156户,对我这样一个即将要退休的老干部来说,是有困难的。政策来的太快,我还来不及消化,也还没来得及政策培训,要我这样一个老干部重新去管生活服务业,就如一个小学生刚进校门那样,什么都不懂。为此,我特意花了100多块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去足底按摩店消费了一回,  看看他们是怎么经营,怎么开票的,也顺便听听他们对“营改增”的看法。

 

      第三困难就是整理资料,汇报材料。这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每天每个星期都要汇报“营改增”进展情况。以往汇报工作都能数据都能从系统中导出来,很方便。如今,因为这些“营改增”纳税人的信息还没有进入系统,所以需要自己动手录资料,这对我一个50多岁的老年人来说是有困难的。这几个星期,我都在用我的“二指弹”打字,上班打,下班打,在家还要打,真是苦了我的“十指”。

 

      刘西城(税源管理科科员):我是管理科年纪最大的,再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之前我就管理60多户,而且大部分是农村合作社,经营规模都不是很大,经营范围也比较单一。如今“营改增”扩大试点,领导考虑我的年纪,没有分派很多任务,只有30多户。尽管户数少,但是对我这样一个老头子来说还是存在困难。第一天我去告知纳税人“营改增”的政策时,电话联系不上,上门又不在,辗转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最后只能留下电话方式让他来联系我。还有就是对政策的消化不良,光是研究财税36号这个文件就花了我不少的时间,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太多时间研究透彻。可以说困难无时不在。

 

      采访结束时,管理科的老干部纷纷表示,大家都在加班加点赶进度,虽然老干部遇上了“营改增”,困难不小,但在“”路上,坚决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