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虹无人机在民用领域大放异彩

16.03.2016  18:30
 

日前,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宣布,今年援非项目的航空物探,将由该院研发的中国彩虹系列无人机彩虹-3无人机从事此项任务。

  彩虹-3无人机平台翼展8米、机长5.5米,起飞重量达640公斤、效载荷60公斤、最大载荷100公斤,巡航高度3000至5000米,最大升限6000米;配备三点式起落架,可以从跑道起飞;采用活塞式发动机,滞空时间长达12小时,最大航程2400公里,其间无须加油。该飞机装有照相、摄像等装置;可根据不同任务配备不同的任务模块和吊舱。
  
  彩虹-3无人机具备航磁/放综合测量系统,也正是其在航空物探领域的优势,它可以进行超低空地形跟随飞行,实现了在低山地地区的长航时、全夜航作业模式。早前,彩虹-3在国内已安全高效、高质量地在53个飞行日中完成了超过5万千米有效测线的航磁/航放科研及生产任务。
  
  超低空飞行在军事上是一种有效的突防攻击模式,在航空物探等民用领域也有广泛应用。然而超低空特别是极超低空(飞行高度小于5米)飞行,空气动力和飞行力学特性同常规飞行模式有本质的不同,空气动力特性更为复杂,通过相关无人机的研制,推动了超低空飞行空气动力学相关理论和试验技术的发展。
  
  彩虹无人机总工程师石文认为国内外无人机的民用市场潜力巨大,他建议国家制定不同等级无人机适航安全规范。如中大型无人机安装二次雷达、卫星通信系统,小型无人机飞行范围划定等无人机设计制造及运营监控规范,为无人机民用产业政策放开创造技术和制度条件。
  
  无人机是当今全球科技发展的热点之一,无人机同有人机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无人驾驶,因此无人机的信息综合和飞行控制要更复杂,无人机的使用环境也与有人机不同,无人机更适用于危险环境和长时间使用。由于无人驾驶,无人机相对有人机成本大幅降低,这一点使无人机成为新概念和技术的探索试验平台,特别是验证空气动力相关理论和技术。
  
  彩虹品牌发轫于2000年,创立之初希望达到三个目标:建立飞行试验技术体系以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空气动力同多学科融合以及以科技创新模式推动无人机发展,即推动空气动力学科的创新和进步以及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双丰收。经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了满足无人机系统研制和飞行试验的专业队伍、工程研制文化和硬件支撑的体系建设。
  
  目前,彩虹已是我国无人机批量出口最早和出口量最大的无人机,年交付国内外用户无人机200架左右,完成科研和交付飞行试验1000架次,无人机产品种类丰富,国内属于首位,也是全球无人机型谱较全的制造商。

 

来源:国家国防科技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