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率领红五军首克于都县城

09.09.2014  13:35

  □华晓林

  1929年1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解决中国工农红军的经济困难,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从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出发,向赣南、闽西进军,开辟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转战数十天,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3月初,部队到达于都北部的桥头革命根据地,得到了突围以来的第一次休整与补充。3月4日,驻赣敌军刘士毅部闻悉红五军已到桥头,即率五个营的兵力进逼桥头一带,企图围歼红五军。彭德怀、滕代远获悉情报后,在驻地茶岭召开了有红五军、赣南特委和于北特区委领导人参加的联席军事会议,研究打击敌人的行动方案。彭德怀主张选择有利地形打击尾追之敌。刚从红四团调回于北特区委工作的钟声楼却认为,与尾追之敌交战,力量悬殊较大,恐难取胜;而于都县城仅有敌1个补充营驻守,不堪一击,不如奔袭于都,既可甩掉尾追之敌,又可筹集军饷,缴获武器弹药。彭德怀采纳了这一意见,会议作出了避敌主力,奔袭于都县城的决定。同时,部署于北区从游击队员中选派侦察兵,化妆进城,与城内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探明敌情,准备登城用的楼梯,以里应外合。还派出人员到东门窑角和麻油剪断两处的电话线路。第二天上午,彭德怀又召开干部会,要求部队一天一晚从桥头急行军赶到于都县城,并简要地布置如何绕过上堡土围的靖卫团和如何对付马安圩的反动军队等事项。

  3月5日傍晚,彭德怀与钟声楼率领的红五军和桥头地方革命武装500余人,星夜疾驰100多里,于6日深夜12时抵达于都城郊,埋伏在县城四周。中共于北特区委派出的先头部队已派员潜入县城,同地方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摸清了守敌兵力部署,准备好了攻城器械。

  7日凌晨3时,红军在北门发出攻城信号弹,“啪”、“啪”、“啪”三声枪响,震惊了守卫城墙的敌军,敌军一听枪响没目标的放了一阵机枪。在城内策应的地下党组织密切配合先遣部队翻越城墙,摸掉各城门敌哨,打开了城门。此时,彭德怀军长亲自指挥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突入城内,分路向守敌驻地发起进攻。顿时,城内枪声大作,火光冲天。城内敌军由于毫无戒备,一听到枪声,手忙脚乱,狼狈逃窜。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全歼敌军第15旅1个补充营和靖卫团、县警备大队700多人。赶跑了国民党县长,击毙了县公安局长,放出了关押在狱的革命同志和无辜群众,缴获了步枪300多支、轻机枪两挺,子弹7担,银元2000余块和大批其它物资。这是红五军自井冈山突围转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于都县城第一次获得了解放。红五军指战员精神振奋,于都人民欢欣鼓舞,称赞红五军为“天兵”。妄图围歼红五军的国民党军刘士毅闻悉红军攻占了于都城,便急命进剿部队转向于都城。彭德怀当机立断,于当天下午3时率部队撤离县城,南渡于都河,转移到城南30里的里仁小密村。当晚,彭德怀听取了于都县委书记尹绍伦的情况汇报,对以后的工作作了指导。第二天,彭德怀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号召贫苦工农群众组织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把县城缴获的部分财物发给群众,还把100余支枪分别赠送给于北特区和里仁、步前的党组织发展地方革命武装。在里仁党组织的支持下,彭德怀把身负重伤的红五军党代表滕代远、参谋长邓萍及中队长吴贻沛等一批伤病员安置在当地群众家养伤治病。然后,彭德怀率领红五军离开里仁,经小溪、马岭向安远县挺进。红五军攻克于都城,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动摇了国民党在于都的反动统治,鼓舞了于都人民的革命斗志,推动了于都人民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