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征:“恐聚”源自成功标准太过单一

18.02.2014  12:14

  春节回家过年,是昔日朋友相聚一堂的时刻。可是如今,聚会成了一些人心中的一道坎:聚会上的炫耀、攀比,让人们望聚会而生畏,并催生出了“恐聚族”,这种聚会让原本叙旧话新的单纯聚会变了味,有人不禁长叹一声:以前纯真的感觉哪里去了?(《齐鲁晚报》2月17日)

  老乡会、同学会、校友会,等等各种聚会,本来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坐下来缅怀往事,展望明天,既能够释放多年相互牵挂之情,又能够开拓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可是不可否认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聚会已经变了样走了形。

  聚会之上,听到最多的,是谁谁谁升了职,谁谁谁买了“高大上”楼房,谁谁谁买了高级豪华轿车,谁谁谁存款已经达到几位数,而很少听到谁谁谁品质不错拾金不昧、经常助人为乐,或者谁谁谁有什么科研成就,解决了许多科研难题。在职位、楼房、车子的比较之中,“成功者”满面春光,而无钱无势无权的“失败者”则唉声叹气,并暗自告诫自己:如此聚会,再也不参加了。

  实际上,即便聚会时无人炫耀,许多人也会不自觉地进行比较,而比较的项目,依然是钱与权的多少与大小。这说明,许多人已经将钱与权当做了成功的唯一标准,而钱与权细化出来的车子、票子、房子、位子等等,便成为人们有意无意之间,相互攀比的重点项目。

  聚会虽小,但反映出的,却是社会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一个社会,当许多人将钱与权当做奋斗目标并孜孜以求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诸如教育、科技、人文、文化、社会风尚等等各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会让整个社会显得庸俗不堪,还会制约道德提升、科技进步。原因很简单,既然钱与权是成功的唯一标准,那么,为了成功,就可以将其他“次要”的东西抛之脑后,跑官要官、制售假冒伪劣、天价药费、坑蒙拐骗诸多现象,都是人们放弃道德、拼命追逐利益的结果。

  一旦利益到手,有钱有车有房,就为聚会上炫耀攀比做好了铺垫,这样的“成功经验”又会激励其他人“知耻而后勇”,向着金钱与权力拼命冲刺。即便“成功经验”龌龊不堪,“成功者”也不会在乎,因为聚会上,人们关注的是谁谁谁的钱多车好,没有人会关心这钱来的是否正道、是否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