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鹏:质量监管为啥总是姗姗来迟?

12.06.2015  11:30

  6月10日,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当天凌晨该区发生的一栋居民楼垮塌事故,初步查明,倒塌房屋修建于1995年,当时为3层,2005年,房屋业主未经审批私自将房屋从3层加至7层,导致房屋基础不稳,出现不均匀沉降。在抽查房屋修建时所用材质和砂浆时,发现其均未达到应有标号,造成墙体强度不够,导致房屋倒塌。(6月11日中国广播网)

  值得庆幸的是,危机关头,住在一楼的“中国好邻居”姬远奎和骆开素夫妇及时发现了险情,并冒着生命危险挨家逐户敲门叫醒了当天在楼内居住的67人,使他们全部都在楼房垮塌前跑了出来同,才避免了一场无法想象的灾难。

  目前,房东已经被公安机关控制。汇川区副区长刘家育表示:将立即在全区范围内启动违法违章建筑及老旧房屋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尽管是亡羊补牢,其犹未晚,但其代价未免大了些。这也让人们又看到了政府监管工作的怪圈:一些管理部门对于监管对象,平时不用功,工作稀松,不管不问,甚至是发现问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疏于管理。一旦出事捅了娄子,捂不住压不下了,便会立即来个180度大转弯,大动干戈,行动力度不谓不大,态度不谓不坚决,喊话敲门不谓不高,雷厉风行,敢抓敢管,给人以举一反三,速查彻改,高度负责的假象。

  然而事情的真相却是,垮塌楼房房主在2005年就私自加盖了四层,而且建筑材料偷工减料,这栋违建楼房竟然能生存十年,相关职能部门一直不闻不问、视而不见,直到出事了才较上了劲。各种监管工作不都是高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嘛,为什么这个地方被遗漏了?仅仅是因为“这个地方处于城乡结合部、偏远”不成?

  确实,该垮塌楼房处于遵义市的城乡结合部,这些地段“违法建筑太多,没有多大成本,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社会不公,成了社会毒瘤。”面对监管缺位,早在2014年2月,遵义市人大代表喻刚就提出了“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加大拆除违章建筑力度的建议”,希望政府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打击力度和整治力度,但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为什么非要等到孩子饿死了才来奶呢,我们的监管部门仅仅满足于当“消防队”灭火吗?

  偶然的现象里注定蕴含着必然生长的因素。“哀莫大于心死”,“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一个服务百姓的人心都“”了,还何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能指望他能对谁负责?说千道万,最关键的是监管人员缺乏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心里压根儿就没装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没了忧国忧民之心,何来服务人民的不竭动力?

  商鞅说过:“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离不开“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和敢做敢为的担当精神,自己的责任不推卸,他人的责任敢担当。只有德才兼备的管理者,才能把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在没有发作前就把它平息在萌芽状态之中,不让它酿成危害社会安全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危机事件。因此,各级管理部门的各级管理者,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公仆意识和管理素质,使自己成为“水未到而渠成”的优秀的管理者,而不是每次都等到孩子饿死了才来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