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分得快”不比“秀恩爱”高尚
9月11日,网友爆料称,有人在故宫铜缸上画心刻名字,呼吁故宫博物院报案。该事件引起网友热论,并对游客在古迹上刻字的行为表示指责。不少网友留言说:秀恩爱,分得快。(澎湃新闻网9月13日)
“秀恩爱,分得快”,网友的无穷智慧远比评论员的长篇大论要精辟的多。然而在笔者看来,这种“分得快”式的指责并不比“秀恩爱”高尚到哪里去。
国人刻字的恶习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秀恩爱”的地方也数不胜数。只不过这次因为故宫的铜缸而更加引人注目罢了。300年的铜缸被破坏,这自然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公众的指责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指责变成类似“分得快”这样的诅咒,则毫无疑问有些过了头。
在故宫的铜缸上刻字“秀恩爱”,这肯定不对。对于这种错误行为,我们应该通过法律的或者道德手段来纠正。这才是正确的途径。不可否认,“分得快”这样的诅咒式批判会有一定的效果,然而这种方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
“秀恩爱,分得快”,此类诅咒式留言在网上并不少见。这种表达方式本身是非理性的,然而在网络上却很有市场,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警惕。网络平台是开放的,但并不意味着开放等同于无节制。“秀恩爱,分得快”,合辙押韵,生动活泼,可念得却是一门歪经。如果公众对公共事件的评判不是出于理性,而是这种口水式的情感宣泄,毫无疑问无助于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给公众一个明确的答案。
“秀恩爱”的确有错在先,但这并不意味着“分得快”就是合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分得快”实际上是当事人站在一个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上,对犯错者的羞辱与诅咒。“分得快”这种情绪表达隐藏的是一种腹黑哲学,看热闹心态和唯恐天下不乱的火上浇油。
游客刻字破坏故宫的文物,既是公共道德的缺失,违法成本太低也是监管不力使然。对于游客刻字,我们当然需要批判,需要指责,这是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但类似“分得快”这样的诅咒式批判,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秀恩爱,分得快”这种口舌之快只会让公共事件处理失去道德的高地。
公共事件,公共议题时有发生,公众的评判与争论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但公共议题的争论不能变成口水的宣泄,不能变成无聊的调侃,更不能变成泼妇骂街式的诅咒。这就是“秀恩爱,分得快”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