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理科生没情感的思维有些偏颇

09.03.2015  20:47

  近日,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语出惊人,抨击理工科学生没情感,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郑强称,如果中小学要改革,我希望再加大体育和艺术的教育。因为艺术教育是给人情感的教育。教育回归常态,就是让人回归人样。(钱江晚报3月7日)

  “强哥”的一句“理科学生没情感”,引来不知多少理科生的口水。这种时候自然不能忘了将文科生拉进“没情感”的队伍,以反证“强哥”言论的以偏概全。对于这种现象,郑强先生给出的药方是“艺术教育”,立论依据是艺术教育是给人情感的教育。可这种观点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们很多专门学习艺术的学生同样没有情感,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

  理科生没情感,这种立论有其片面的一面,可却也是我们过于强调文理分科所造成的后果。客观而言,情感问题上并不存在文理之分,孝敬父母更没有文理之分。表面上看,理科生给人的印象多是呆板理性,而文科生多是活泼健谈。但具体到个人情感方面,却与文理关系不大,而与个人性格密切相关。

  文是文,理是理,这种泾渭分明的分类有助于学科和人才的专业化培养。然而在情感和情商教育方面,文科和理科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理科生没情感的观点尽管有失偏颇,但郑强校长却指出了当前学生情感方面存在的硬伤。没有情感,不孝敬父母,这样的问题在年轻一代身上的确存在的越来越明显。

  物质生活的丰富,生活条件的改善,并不会必然带来精神生活和情感世界的丰富。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人们的道德滑坡、价值混乱、传统丢失现象已经成为了社会的通病。此类问题并不是简单的艺术教育的缺乏,同家庭教育、传统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个体意识的增强,独生子女的娇惯以及社会关系的冷漠,客观上造成了学生“没情感”的社会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类似的问题并不只是存在于学生群体,工人、农民等年轻一代的身上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没感情的理科生或许偏颇,但社会冷漠症确实存在。个人情感的冷漠,家庭关系的冷漠,邻里关系冷漠,同事关系冷漠,这种冷漠其实是一种亟待解决的社会病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所缺少的不是艺术教育,而是一种情商的教育。我们可以有越来越聪明的脑袋,越来越优越的生活,可却未必会有越来越积极向上的情商。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唤回家庭的温暖、社会的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