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董金狮为何能成“万金油”

02.07.2015  13:00

  自诩为“食品安全与环保卫士”的董金狮被抓了。这位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负责人涉嫌敲诈勒索案,敲诈勒索数额达600万元。记者网络搜索发现,董金狮有著名环境化学专家、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超过50个头衔,其发表过观点也涵盖发泡餐具、方便面、勾兑饮品、散装油、转基因等多个领域。(新京报网 7月1日)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越是无知的人,越是需要各种各样的头衔。董金狮便是如此。作为曾经的“食品专家”,董金狮也曾大名鼎鼎,被人尊重,被人邀请,忙的不亦乐乎。然而一旦画皮揭去,我们才发现不会忽悠的专家一定不是“好专家”。

  董金狮所书写的传奇故事,其实恰恰反映了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乱象环生。而董金狮发表过观点的领域也恰恰是食品安全的薄弱领域或者敏感领域。对于董金狮这样的“万金油”,我们不得不佩服其对于食品行业的敏感触角,但却无法认同其胡说八道的专家观点。

  50多个头衔,食品行业的问题都能发表观点,董金狮这样的“全能型人才”的确很适合我们媒体以及公众的口味,以及对于食品安全的关心。但是反过来想,董金狮之所以混得开,甚至可以借食品安全专家之名进行敲诈勒索,这究竟是董金狮太聪明,还是我们的智商太低?

  其实类似董金狮这样的“万金油专家”并不少。食品领域,健康领域,都有这样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伪专家。从某种意义上讲,董金狮这些专家更像是江湖术士,他们所抓住的无非是公众对于食品、健康日益关注的心理,然后借题发挥炒作而已。

  反观董金狮的走红以及大名鼎鼎,其实反映了公众以及媒体的盲从以及食品安全科学素养的缺乏。人们为什么会对董金狮的错误观点深信不疑?最主要的问题是“真专家”的缺位。其实董金狮们的观点并不是什么独创,往往都是对公众担心的问题进行夸大和演绎,只不过披上了一层看似科学的外衣而已。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这样的人不是没有,但绝对是稀有物种。对于董金狮这种“万金油”专家,要想识别其实并不太难,只要翻开其履历,查查其头衔的真伪即可。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宁愿相信董金狮就是“真专家”,就是“食品安全与环保卫士”。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董金狮的走红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还缺少真正的食品安全与环保卫士?

  太多的头衔,太多的观点,掩盖不了骗子的本质。董金狮上电视,发论文,接受专访,忙得不亦乐乎,这位媒体的老朋友,观众的知心人被抓,是不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专家有风险,千万别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