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徐大发:少女“失联”私奔敲响哪些警钟?

02.09.2014  11:36

  16岁的重庆少女小敏没想到,自己与“男友”如胶似漆的这十几天,父母为她心急如焚,甚至惊动了各大媒体,牵动着全国网友的心。失联后第11天,晚上11点半,警方在惠安灌南工业区找到了正与网友小伟“私奔”的她。调查排除被拐嫌疑后,昨日下午1点半,小敏终于被父母领了回去。(9月1日《海峡都市报》)

  失联少女小敏的找到,让所有牵挂她的人吁了一口气:没有性命之忧,只是因爱私奔。但此事件并没有完结,应该警醒和反思。

  之所以大家这么关注,是因为近来重庆搭车女失联的命案引起大家的忧虑,还有近日的四川失联女孩被干爹骗去西安搞传销案件,贵阳少女被黑车主性侵案,这些“失联”背负了太多的沉重。

  有实证表明,少女很容易上“黑车”,轻信、斤斤计较、贪小便宜,不善于保护自己,缺乏自我安全防护知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这是其一。

  16岁,应该是读书的黄金期,而小敏只能辍学帮助父母做家务,照顾弟弟。很显然,其父母有责,没有尽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责任,而且有重男轻女思想。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很大缺失,没有与孩子很好亲子互动,也没有教会孩子懂得父母的心情。家教存在很大问题,这是其二。

  小敏在7月份通过QQ认识熊某后,觉得情投意合很快相约线下见面,渐渐坠入爱河,于是便轻率地与“男朋友”私奔。“为爱说走就走”,一个16岁的女孩能明白多少真爱的含义?且不说没到法定婚龄,单是恋爱恐怕甜蜜过后是无法挽回的伤害。

  网恋,私奔,同居……不顾后果,亟需补上“爱情课”,不擅自以爱的名义私奔出逃,这是其三。

  联合国妇女署在2011年成立后发布的第一个主要报告《世界女性进展:追求公正》中指出,虽然女性越来越强势,在许多场合,女性仍然面临不公正,暴力或不平等的遭遇。女性尤其是女学生,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必须先要学会保护自己。为防少女“失联”悲剧发生,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要做足功课,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