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发:应从教育智慧看孩子当“官”

13.03.2014  12:20

  新学期开学近一个月了,回想起开学初为孩子“跑官”的情形,何女士仍然感到心有余悸。不少刚刚把孩子送进校园的爸爸妈妈,恐怕都体会到这样一句话,人生何处不是赛场。新学期意味着比赛开始,站在起跑线上的是孩子,累得满头大汗的却是他们的爸爸妈妈。新学期父母的比赛中,就有一项,为孩子“跑官”——争取让孩子当上班级的小干部。(3月12日《南方都市报》)

  这个新闻一出,看到的几乎是一片反对之声:什么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啦,扭曲了老师与家长的正常关系啦,什么官场文化的浸染熏陶啦等等。其实,孩子毕竟只是孩子,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眼光来看待孩子“要官”行为。

  新闻中的家长为孩子“跑官”的作法固然有点不对,但从促进孩子成长角度看也并非一无是处。她之所以想让孩子当班干部,是为了锻炼其多方面的能力。相对于普通学生,班干部有更多的机会培养责任心、组织能力、动手能力。从教育实践来看,确实有不少孩子当班干部后这些能力加强了,是有着正导作用的。

  孩子一旦当班干部后,就会有责任担当精神,就会加强自我约束能力。因为要以身作则,才能说服别人,因此也就处处从严要求自己,不知不觉见得到锻炼和进步。再说,孩子都普遍有个荣誉感,记者调查中了解到有八成孩子希望能当班干部,那么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何不因势利导让孩子们当个“”呢?

  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孩子想当“”其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现。如果教育者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让所有的学生都当上“”,就能体现一种教育智慧来。当代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在他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可以说魏书生就是“人人都是班干部”的践行者,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以学生为本,科学地管理班级,大胆放手主学生们当班干部“自治”。

  2011年12月23日《成都商报》报道: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每个班都有五花八门的管理员。人人都是班干部,人人都有事做。光是讲台这一区域就有4个管理员,分别负责擦黑板、拿粉笔、整理讲桌,以及在放学后清理粉笔槽。开关灯也有两个管理员,开灯的叫照明管理员,关灯的叫节能管理员……其实,这与其说是“班干部”,不如说班级“服务员”——班上事情人人要做,班级荣誉人人有责。

  学生当官,此官非彼“”。让每个孩子都当班干部,培养其合作意识,服务意识,监督意识……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这样的历练等于是在培养未来的“公仆”和合格的公民。这样的“”多多益善,让孩子当个“”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