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梅:“秀才”为何变成“兵”?

30.05.2014  12:51

  昨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发布的《2013年度北京市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工作报告》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数据又引发关注。白皮书称,过去五年,北京少年法庭判处的未成年罪犯人数呈下降趋势,但其中在校生犯罪率却一直超过未成年无业人员犯罪率。(5月28日《新京报》)

  在校生犯罪率连续5年超过未成年无业人员,一群看似柔弱的书生秀才,如今却成为犯罪人员的组成部份,这不禁会让人们对在校生的印象大为改观。本是祖国的花朵和希望,如今却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而“秀才”变成“”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近年来,在校生犯罪的案件层出不穷,并且这些案件一次次刷新人们的底线。前有马加爵,后有林森浩,中间还有药家鑫。这三个算是在校生犯案比较典型的例子,同时他们也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秀才”。有人说,高素质人才犯罪越来越成为趋势,这点不可否认。但是,不管是高素质还是低素质,在校生犯罪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没有人生来就是罪犯,在校生会有这种犯罪的思想,也是成长过程中教育的失败。

  当然,教育的失败不只是说学校教育的失败,还有家长的教育以及在校生接受的普法教育。学校的教育是值得反思的,学校是否只是一味地教授知识,而忘了教育学生怎样做人。为什么学生一边接受教育却还要一边违反教育所说,这是老师应该反思的问题。或许老师会说自己好好讲了但是学生不听没办法,要知道,学生并不是天生排斥老师的。老师也不该总是在办公室呆着,平时应该多和学生谈心,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有什么需求。特别是对于留守学生和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关怀和心灵上的帮助,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防止他们走上歧途。

  自己的孩子变成罪犯,家长的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家长,不要只关心赚钱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每个孩子在成长路上都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引导,可以说,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如果家长只是一心扑在事业上,那么孩子就会失去正确的价值向导,一旦走上歧途,后果不堪设想。没有家长希望以后去监狱里看望自己的孩子,所以家长们确实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扮演好了家长的角色。

  普法教育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它应该伴随学生一路前行。对于警方,不要只是把在校生当做小孩子,以为他们会懂得敬畏法律。事实上,由于网络的发展,很多小孩子已经不像以往那样单纯。在他们培养性格和养成个性的时期,不仅要有学校的教育、家长的陪伴,普法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让他们在成长路上一直接受普法教育,时间久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他们便自有定数。笔者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每学期学校都会请警务人员来学校讲课,通过生动的事例告诫学生不要犯罪。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的不错方法。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周围的环境也是影响孩子培养性格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各方的努力,学校、家长、警方、居委会甚至过路人,都是组成部分。如今在校生犯罪率如此之高,各方也应该联合起来,给学生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让他们从身体到心灵都能有良好的发展,最后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秀才”,又何必要变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