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庐山

17.05.2016  10:19

  □裴平

  徐霞客于1618年8月18日至23日游览庐山,在有关庐山的文字记载中,他是唯一通过石门涧后的百丈梯到达大天池的游客。徐霞客游庐山是从东林寺开始的。他在东林寺住了一晚后,次日沿溪东行。在雨中徐霞客向乡人问路,得知由此东上是到大天池的大路,向南转登石门,是到大天池的小路。当他听说石门奇胜,便非去不可,但小路奇险,人莫能上,他就请了乡人当向导,开始了艰苦的行程。

  他与向导跋涉了两道溪涧,从绿色的丛林和冷翠扑面的云雾中走了五里山路后,就到了他盼望已久的石门。在石门内,面峰倚壁建造了一层层的佛舍,有个名叫容成的和尚在此修行。从佛舍后的小路过去,进了一重石门,就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石崖。他与向导在石崖上攀蹑上下,石级没有了,就挽葛援藤往上爬,藤也没有了,就将随行带来的木梯架起来往上爬。这样走走爬爬,大概有两里多路就到了怪石重叠的狮子岩。就在这样奇绝的地方,居然也有僧人在岩下结庐修行,可见这些佛教徒是能吃苦的。从狮子岩翻过一道岭,路渐平,前走一里,就是从九江到大天池的大道了。他们沿着石级一步步攀登,终于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敕建的天池护国寺。寺是毁后新建的,崇楼峻阁,朱栏画栋,气象非凡。由于朱元璋在鄱阳湖水战中打败了对手陈友谅,认为是庐山周巅仙人出了力,因而封庐山为“庐岳”,并敕追了这座寺院。徐霞客游览了大天池附近的聚仙亭、文殊台、白鹿升仙台、佛手岩和访仙台等旧址。

  次日清晨,徐霞客从天池寺出发,去文殊台,俯视铁船峰。万丈深崖中的文殊台,可比巨人攀登万仞峭壁时的踏脚。庐山北面伏倒的众山,好象蚂蚁聚集在一起。匡湖大水洋洋,长江象一条玉带一样围绕在庐山的北麓,一直延伸到天边。兴之所致,徐霞客再次游历石门。于是,他与向导又经过种种险境,到达石门佛舍,容成和尚被这位勇敢的旅行家所感动,手捧佛经,出门相迎。容成和尚引导徐霞客游遍了附近的诸峰。

  徐霞客辞别容成,越岭东行数里来到仰天坪,想一览庐山最高峰汉阳峰的风采。在仰天坪,徐霞客观察了这里的山脉水道分合源流。在仰天坪的北面,水都向北流,归九江;仰天坪的南面,水向南流,归南康(今星子县)。仰天坪成了庐山的分水岭。徐霞客估计到了仰天坪离汉阳峰应当不远了。此时已夕阳西斜,应当问问路。仰天坪也有佛寺,是庐山佛教建筑最高处。寺僧告诉他说:从仰天坪到汉阳峰,中间隔着桃花峰,尚有十里之遥。徐霞客沿着桃花峰向东转,经晒谷石翻岭南下,见汉阳峰耸立天幕。此时,晚霞满天,暮霭四合。徐霞客路上又遇一僧,说汉阳峰顶无客宿之处,可投宿于慧灯的寺舍。徐霞客越过重重山岭,在茂密的竹林中找到了慧灯的寺舍——竹影寺。

  在竹影寺投宿一晚后,徐霞客告别慧灯,从石室后的小路直奔汉阳峰。一路上,他攀茅草,拉荆棘,涉溪流,穿林莽,登上了峰顶,向南俯瞰鄱阳湖,湖水浩荡,水天相连;向东望湖口,朝西见建昌州,群山历历在目。庐山诸山峰在汉阳峰前没有一座山不低头的,只有北边的桃花峰,舒舒然与汉阳峰比肩。徐霞客听说五老峰比汉阳峰更奇险。两峰相距三十里,徐霞客绕过犁头尖登上了五老峰。见这里“风高水绝,寂无居者”。于是,他遍游五老峰,看到五老峰的北面,山冈过绵相属;南面的山恋截然剖开,分为五枝,下面是万丈深谷。五峰排列一起,彼此相望,但有所掩盖,不能一览五老全貌。登上一峰,两旁都是无底深渊,各峰都奇,互不相让。徐霞客在游记中赞叹说:“真雄旷之极观也。

  庐山之秀,天下奇观。而其中最有特色者,当数流泉飞瀑。在《游庐山门记江西九江府》中的描写也尤为突出。十九日:“下瞰绝涧诸峰,在铁船峰旁,俱从涧底矗耸直上,离立咫尺,争雄竞秀,而层烟叠翠,澄映四外。其下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二十二日:“遥望山左胁,一瀑从空飞坠,环映青紫,夭矫滉漾,亦一雄观。……里许,至三峡涧。涧石夹立成峡,怒流冲激而来,为峡所束,回奔倒涌,轰振山谷。桥悬两岩石上,俯瞰深峡中,进珠戛玉。”等等,虽着墨不多,但用语新奇,颇见气势。此外,文中几处登高远望的描写,也颇可称道。如二十日:“四壁万仞,俯视铁船峰,正可飞舄。山北诸山,伏如聚螳。匡湖洋洋山麓,长江带之,远及天际。”二十一日:“南瞰鄱湖,水天浩荡。东瞻湖口,西盼建昌,诸山历历,无不俯首失恃。惟北面之桃花峰,铮铮比肩,然昂霄逼汉,此其最矣。”等等,文笔省净,而境界开阔壮大,读之足可荡涤心胸。文中最后一笔:“岩侧茅阁方丈,幽雅出尘。阁外修竹数竿,拂群峰而上,与山花霜叶,映配峰际。鄱湖一点,正当窗牖。”犹如一幅明净疏朗的淡墨山水画,清雅别致,意趣盎然,真可令人顿生出尘之想。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