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结束野蛮生长
昨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将实行“后台实名制”,并对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的公众账号做出资质规定。野蛮生长的公众号终于撞上这迟早会来的监管墙。
监管十条
《规定》一共十条,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且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此外,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与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
对于上述新政,网信办发言人进一步解读称,《规定》出台的背景是社会各界强烈呼吁规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使之成为真正让广大网民能够充分理性发表意见、观点、建议和即时交流信息的平台。而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应当承诺遵守的法律法规、公共秩序、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是本着“底线思维”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至于“微信公众平台中以发布时政信息为主的自媒体公众账号是否将会被关闭”,网信办发言人强调,这取决于其内容是否依法依规发布。
腾讯“整风”
来自腾讯的官方数据则显示,微信目前有580万个公众账号,新闻发布类账号最多不超过1%。
“今年第一阶段对微信公众平台上恶意传播谣言行为予以了严厉打击,删除文章近3000篇,封停账号400个”,腾讯方面表示,为净化公众账号环境,腾讯提供了三大系统:技术识别系统、举报人工处理系统、辟谣工具。“有一支专业的队伍负责处理用户的举报内容。根据用户的举报,查证后一旦确认存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序良俗、社会公德等,微信团队会视情况严重程度对相关账号予以处罚。”
易信方面也表示,已经采取多种手段处理公众账号上的谣言、侵权等网络违法行为,包括严查产品各个功能、审核第三方合作方资质和内容、全民举报机制、7×24小时人工审核机制等,“已经清理45个涉嫌发布淫秽信息的公众账号”。
网络社交未设限
突遇政策墙后,即时通信工具运营商并非如外界想象得那样如临大敌。多数观察人士认为,监管主要针对造谣、传谣等网络非法信息传播,而并非限制用户网络社交行为。
博客网创始人方兴东认为,监管主要体现在对于服务商的资质要求和对于公众账号发布和转载时政新闻的设限,所以对于广大用户没有太大影响,“像‘实名制’,微信主要基于手机注册,包括微信支付的银行卡绑定,本身已经实现实名制。‘七条底线’也是常规的要求,没有设置新的门槛”。
去年底开始的微信公众账号认证体系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实名制”手段。众多企业、机构寻求官方认证,以便与用户展开商业互动。但也有不少运营者通过是非颠倒、极富蛊惑力的谣言,来骗取用户的关注并获取商业利益。今年7月底,微信官方就已对外发出预警,针对出现的虚假点击、集赞等行为进行打击。
这对净化公众账号,给合法合理公众账号商业化提供了有力环境保障。易观智库分析师李欣然指出,加强实名制监管后,一些本着营销目的,试图捏造谣言、发布色情淫秽内容去吸引眼球的公众账号将会被清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将不会再发生,更多内容优质、健康的公众账号将会受益。(记者 张绪旺 吴辰光 肖玮)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