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去向哪里

24.05.2014  17:33

近日,微信开始限制基于通讯录的好友,个人用户的好友上限是5000个。即使原来的好友数量已经超过5000个,其在朋友圈所发的文章也只能随机发给其中5000个人。目的在于打击鱼龙混杂的微信朋友圈营销。微信公告强调,微信朋友圈是由熟人构成的小众私密的圈子,不是营销平台。这跟当初

限制公众号时的理由如出一辙,坚持微信是沟通工具,不是媒体平台。

互联网已经渗透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微信堪称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标志。然而,这次微信整顿朋友圈,限制联系人数量的措施,虽然与亿万人密切相关,却没有激起什么波澜。究其原因,客观上固然在于微信朋友圈中,千奇百怪、真假的营销行为日益增多,打假除伪势所必然;另一方面,这也是微信“为用户提供有价值信息”的主观愿望的体现。

基于时代和网络的大环境,微信朋友圈限制之举,或许还存在着一些更为直接的因素。例如,就在这一公告出台前几天,微信曾遭权威媒体曝光,并奉送了一顶“微信公众号变成谣言和虚假广告温床”的帽子加以定性——稍微关心时事了解形势的人,都懂得这不仅是警告,同时还是一个信号。说明微信采取的这些后续的措施,也是净化网络环境运动中有机的一环。

虚假广告和谣言,已经涉嫌违法,无疑应当予以打击。不过,微信从公众号到朋友圈的一系列以改善和规则建立为名的限制措施,利弊和效果如何,却有值得掂量之处。毕竟,限制终将改变现状,或许滞后,但终将波及不利用微信造谣、发布虚假广告的多数用户。也就是说,新措施新规则,其实与每一个微信用户的利益息息相关,只是目前尚未感知到,故而反应冷漠罢了。

微信开发者定位其产品为通讯工具而非某种平台,偏却具备这些平台的功能;同时希望微信朋友圈是“熟人的私密小圈子”,现实中的微信朋友圈却像一个陌生人来来往往,骗子傻子出没其间的封闭空间。与限制措施两相对照,就不难看出其中的矛盾之处: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功能满足用户需求,增加用户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建立规则,削弱甚至禁止某些功能,不给欺诈者以弄虚作假的可乘之机。这简直是鱼与熊掌兼得的美梦,看起来就像一个人,自顾自左手跟右手较劲,似乎跟用户没有太多关系。

然而,用户是微信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活力的源泉,而且每一个用户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的主导者,无论关注甲还是拉黑乙,是听实话还是信谣言,是淘真品还是买假货,都应该我的地盘我做主,而且在技术上其实也早就实现了。作为产品开发和产权拥有者,微信确有改进产品并建立游戏规则的权利,一系列的限制和行动都应如是观。但是,如果无视用户的主体性,发挥其能动作用,就难免越俎代庖之嫌,显得对用户不够尊重。

换一个角度看,避免微信沦为某种平台和负能量的温床,还有不少办法。至少现成的就有两种。其一,只求“小众私密圈子”效益,消减涉嫌被滥用的功能,其次,作为互联网产品注册运用的成熟做法,一个免责声明足以应付法律纠纷了,更何况底线之上的都属于小菜一碟的问题。当然,微信以及国内外的多数互联网产品都是这么做的,但奇怪的是,这办法究竟是没发生作用还是没人当真呢?总之,通过限制净化环境,愿望很美好,做法也很正当,但与互联网固有的开放和多元的属性不免有冲突;要谨防不小心将用户限制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