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庆锋:微信吐槽被解职案敲响网络话语权警钟

04.07.2014  12:33

  在自己的朋友圈内发微信表达心情,却被老板误解为对工作不满,从而被辞退,记者昨日获悉,遭单位辞退的李女士应获得单位经济赔偿金等2万余元。据了解,该案为北京首例以微信方式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案。(7月3日《京华时报》)

  微信朋友圈本是供朋友交流谈心的“自由空间”,但北京首例因“吐槽”而被辞退工作的案例,或许让一向淡定的网友坐不住了:微信除了聊天吐槽点赞外,还可以让人丢工作!虽然,此次争议的处理结果已经告一段落,吐槽者也受到了法律判决的保护,但由微信朋友圈吐槽而引发的社会争议,很可能才刚刚开始。

  朋友圈吐槽工作负面,到底违不违反规定?这或许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实际上,朋友圈是一个相对狭小而封闭的有限群体空间,有个人的牢骚,有个人的喜怒哀乐,其实再正常不过。但是,如果有了对工作的负面吐槽,到底该不该算有损工作忠诚度呢?

  其实,个人认为,偶尔的吐槽,如果不涉及工作敏感性问题,不夸大对公司整体的负面宣传,偶尔对个人岗位抱怨和吐槽,其实也无伤大雅,也大可不必“上纲上线”。毕竟,任何岗位的员工,都需要有个合适的心理减压、心理发泄的平台,有吐槽其实无可厚非,并不影响对职业的忠诚度。相反,出对工作的职业期待,员工才会有想法而吐槽,不仅无害,反而可能有益。换个角度,倘若真正对工作极度不满,在职业流动性如此之高的当今社会,员工也自然也会“用脚投票”,根本不需要“被辞退”。所以微信朋友圈吐槽之事,还是不必较真得好。

  诚然,我们主张对微信吐槽的包容,但并不代表公众可以“”口开河,吐槽无节制、无节操。因为我们必须明白,网络空间也是个人言行的载体,和现实领域具有同等的法律适用范围和标准。正如海淀区法院的提醒:“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互动平台,所有人对于自己发表的言论应负法律责任,并承受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所以,在网络语境高度发达的今天,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筒”,但还是应当慎言慎行。

  最后,我们不妨多说一句:微信朋友圈,吐槽可以有,用语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