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谨访“杀熟”

18.05.2015  09:31

江西广播网5月18日讯:
伴随着微信朋友圈的红火,利用这一平台进行微信营销的网络销售新形式也在日益崛起。但是,当这种建立在朋友信任基础上的交易,出现价格、质量或服务问题时,将不可避免的出现“杀熟”。这也让很多微信“小伙伴”感到很受伤。请听新余台记者孙晨皓的报道:
新余市民邱芝雨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微信“发烧友”, 说起曾经被熟人“狠宰”的经历,至今她都心有余悸:“刚好我看中了一款面膜想买,然后我那个同学也在卖,还说保证是正品,想想总比那些不认识的淘宝要靠谱点吧,我就买了个5盒。
但是没过几天,邱芝雨无意间在一家商场看到了同款面膜,标价竟然比她购买的价格便宜多了:“我当时就非常生气啊,卖的比原价贵了几百,我还和她那么熟!等我再去质问她的时候,她就把我屏蔽了,想退钱都不要想了。我以后也再也不会在朋友圈随便买东西了,伤的不仅仅是钱,还有感情!
据了解,有这样类似经历的市民还真不少。新余市民周女士:“现在我只要一看到朋友圈满屏卖东西的,发现一个,拉黑一个。
新余市姚健律师事务所律师姚晨告诉记者,在朋友圈卖货和开淘宝微店不同,付款方式由双方商定,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纯属个人私下交易,没有第三方参与担保和监督,如果买到假货或上当,往往只能吃“哑巴亏”:“就目前的法律而言,针对朋友圈卖东西这一块,法律还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维权是非常困难的。
律师特别提醒,在朋友圈购物时,一定要有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最好是选择同城交易。如果是异地交易,可以通过银行卡转帐等方式,日后要维权,都是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