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点滴之善传递爱心正能量

20.12.2013  18:53

    “与其在微信、微博上‘抱怨’,不如做些‘微公益’更有意义。”12月16日,全南县网民“抬头微笑”的一句话说出了 “微公益”志愿者们的心声。

    随着“”时代的来临,一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如今,在全南,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平台上,汇成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微公益”:点滴之善传递爱心正能量

    在全南县城厢镇含水村留守孩活动中心, 青年志愿者在辅导留守儿童学习。钟炆秦 摄

    A “微公益”升温受关注

    日前,“全南在线”论坛发出帖子,称全南县人民医院护士李双萍不幸得了粒细胞肉瘤并发白血病、结核性胸膜炎,病床上的她急需医疗费。“如花般的年纪,不幸得重病,希望大家关注,你的一点捐赠,也许就能帮助她……”这条帖子点击8000余次,网民留言近百条。

    一周后,全南县义工联把这个募捐活动,从线上“”到线下。当拿到大家筹集的12万元善款时,李双萍感动得泪流满面:“谢谢你们让我勇敢,生命很美好,我不会被病魔打倒。

    近年来,随着论坛、QQ群、微博、微信等网络载体的兴起,降低了公益的门槛,让草根个人参与公益事业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由普通网民发起的“免费午餐”“关爱尘肺病人”等诸多“微公益”活动成了热度不减的公众话题。

    业内人士认为,“微公益”就是鼓励人们挖掘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并且通过自己切实的行动,表达爱心和传递爱心。作为公益的一种创新,“微公益”由传统的财富转移变成了财富的增加,而且公益本身的运作,不再依托外来资金的注入,而是自给自足式的。“微公益”的直接互动功能,使得它在网民中迅速流行。

    “虽然我们普通人并不富裕,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普通人从事公益事业,‘微公益’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将人们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对此,全南县文明办主任郭忠敏说道。

    B 正能量传递重参与

    每次回到全南县社迳乡老屋村,21岁的李煌华都会受到村民的热情招待。在过去的一年里,这名社迳乡的大学生与他的同学们一道,利用微信,帮助当地村民成功地卖出了4000余公斤社迳蜜饯,为村民增收5000多元。

    “就是想利用网络把当地的土特产推广出去”,李煌华说。他所在的村子盛产蜜饯却又地处边远,通过微信平台宣传推广,李煌华帮助村民在网上直接销售蜜饯,没有了收购商这个中间环节,1公斤蜜饯可以多卖两三元。

    这些公益项目都很微小,有些更接近身边的好人好事。城厢镇黄埠村“三送”干部钟传玉,发起了蜂蜜、土鸡蛋等土特产的销售活动,通过拍照上传微信的形式,帮助村民解决了土特产销售难问题。另一个“微公益”,来自青年志愿者的QQ群,志愿者自发组织“交通协管计划”项目,试图在雨雪天气帮忙引导交通秩序,让上下班的路更加通畅。

    “微公益”引燃的星星之火,引起了共青团全南县委书记谢敏辉的关注,“我们可以把这个平台和青年志愿者、义工联结合起来,把每个人的小爱心汇集起来,就能给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谢敏辉说。

    因此,一个以倡导“微公益”为宗旨的QQ群,“全南义工群”建立后很快得到广泛响应,申请加入者超过300人。“没有任何平台能像网络这样,让公益活动激起青年人这么大的热情。”全南义工联合会会长陈晓军说,QQ群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也让“微公益”的项目质量大大提升。

    C 新力量崛起需完善

    具有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微公益”的崛起令人欣喜。然而,“微公益”终究是个体自发式行为,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发起者和组织者也不是专业性人才。一旦某项“微公益”达到一定规模,就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义工群”的公益活动有80%以上都是网民自发组织的,部分“微公益”的发起者也表示,依靠个人单打独斗、募捐、找志愿者这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操作方法,只能作为民间公益的第一阶段,当慈善项目达到一定规模后,一定要确定一种机制,将公益项目制度化,这样项目才能具有持续性,即使最初的发起者和管理者退出,慈善项目也能继续运作。

    正是担心网民误解,对于“全南在线”引发的网络捐赠,陈晓军显得格外谨慎,他介绍说:“为了增加透明度,加强与网民的互动,我们将财务信息精确到0.1元并公布在网上,在慈善环境恶化的大环境下,网民的爱心尤其需要保护。我们绝不能让虚假信息损害网民的爱心,但也不能让每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错失救助机会。

    谈到未来的打算,谢敏辉表示,全南县将发起“青春正能量”计划,让草根的自发行为和政府的职能工作良性互动,共同推动社会和谐的进步。该计划涵盖爱心顺风车、每周志愿服务一小时、好书推介、义务宣讲等9个“微公益”项目,给参加公益的志愿者发放一个标志卡片,记录志愿者参与的活动积分,所得积分兑换的奖品可进行再度捐赠。(来源:赣南日报 钟慧燕 谢名亮 李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