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明”悄然“渗透”南昌人生活

25.01.2015  12:31
  乘坐电梯让推婴者先行、公交车上为老弱妇幼让座、戴上“小黄帽”热情指路、多走路少开车、微笑服务每一位顾客......这些不引人注意的文明细节,润物无声地渗透到南昌市民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南昌人对文明习惯的热情,显示出这座城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文明理念,使这座城市充满了温馨与和谐。文明,成了南昌最美的语言。

   记者探访:  

   市民身边的“微文明  

   公共场所自觉排队成共识  

  排队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它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素质。过去,在南昌的不少公共场所,排队是件“拼体力”的活,如今,自觉排队已经不再是“稀奇事”,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1月19日早上,记者在老福山公交车站看到,正在等车的市民很多,其中不乏一些老年人。当公交车驶进站台后,大家都能有序地上车。一位老年人行动较慢,排在其后面的市民都没有挤到老人前面,而是耐心地等老人上车后才依次上车。

  1月20日11时左右,在南昌市第一医院就诊大厅的收费窗口前,不少市民正在等待缴费。等待缴费的群众基本上都能自觉地排好队,只是偶尔会有个别人挤到窗口前询问一些事项。“排队是应该的,大家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等候,秩序才不会混乱,最终受惠的还是我们自己。”正在缴费的陈女士接受采访时说。

  记者向一名前台护士询问,她表示大部分前来就医的患者在缴费或者等待取药的时候都能自觉排队,很少有插队强抢位置的现象发生。

  记者发现,在公共场所大部分市民都能自觉排队,如排队上公交车,到电信、金融、医疗等窗口单位业务服务点排队办理业务,排队买早餐等。“排队就如同文明城市的一扇窗户,看到大多数人都自觉排队了,其他人也会自觉遵守。”市民黄先生如是说。

     “”回骑自行车的习惯  

  1月20日上午7时,家住现代铭园的刘少芬从家里推出自己那辆女式自行车,前往沙井农贸市场买菜。

  “这两年都是骑车去菜市场买菜,只要5分钟,非常方便。”刘少芬告诉记者,这辆自行车已经是她生活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除了载着她去买菜,还要载着她去接送小孩和上下班、办理各种事情等。

  “想不到最后还是‘捡’回了骑自行车的习惯。”刘少芬笑着对记者说。十几年前,刚参加工作的刘少芬骑自行车上下班,不久后,她买了摩托车。摩托车限行后,刘少芬又买了一辆本田小轿车。“经常堵车,停车也不方便,油费也非常高。”在经过一番考量后,刘少芬又买回了两辆自行车,一辆归自己,一辆归丈夫。现在,除了要去比较远的地方,刘少芬很少开车出行。

  “最开始也没想到绿色文明出行,可自从‘捡’回骑自行车的习惯,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重视绿色出行。骑行唤醒了我内心深处的环保意识,让我认识到保护环境、崇尚文明应该从自己做起。”刘少芬说。

  随后,记者走访多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了解到,公共自行车也非常受市民欢迎,办理自行车租借卡的人日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每天租借公共自行车超2万人次。“开车运动少,容易长胖,不利健康,而骑车上下班,既环保节约又锻炼身体,真是两全其美。”市民张先生表示,公共自行车受欢迎从侧面体现了市民素质的提升。“大家租车还车都非常有序,对公共自行车也都比较爱护,所以用车很方便。”张先生说。

       “舌尖上”绽放文明新主张  

  “以前请客少点了两个菜,总担心别人说我小气。现在不会了,客人还主动叫我少点些。”用完餐的吴小姐一边买单一边笑呵呵地说。近日,记者在南昌多家饭店现场观察发现:适度点餐、合理消费已得到较广泛认同,绝大部分市民自觉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日前,记者走进红谷滩一家知名茶餐厅,看到墙上贴有“文明餐桌”的宣传标语,而每张餐桌上都有一张“不剩饭、不剩菜”的提示台卡。

  欧阳静一家三口点了一笼排骨、一份烧卖、一碟蛋挞、一碗皮蛋瘦肉粥,还有一份面条,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三口人,分量刚刚好。如果还没吃饱,再一份一份点!不浪费。”在欧阳静教育之下,全家人养成了节俭的美德。女儿万嫣告诉记者,一家出去吃饭,从不打包,因为每次都能吃完。

  记者环视四周发现,全场数十张餐桌,已经结账的客人基本能“光盘”,就算不能吃完食物,顾客也愿意买个饭盒打包带走。

  “先生,要是4人用餐的话,点3至4道菜就够吃了。点多了,浪费食物也浪费钱喔!”中午12时左右,餐厅再度热闹起来,大堂经理边下单边提醒顾客。

  记者现场采访了20位市民,其中15位表示,已经养成了“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打包带走”的习惯。大堂经理陈建方告诉记者,以前看到餐桌上的浪费现象,他很痛心,只能善意提醒。“现在大多数市民用餐都不怎么浪费了,文明餐桌、光盘行动都已经深入人心。”陈建方说。

         百姓调查:  

   九成以上市民愿意践行“微文明  

  通过街头采访和问卷调查,记者了解到,90%以上的市民都能愿意做低碳文明的践行者。

  市民丁先生表示,由于废旧电池含有毒重金属,他从来不会随意扔弃,而是把它们储存起来集中处理;在红谷大厦工作的万女士说,在单位打印文件,她都是双面打印,废弃了的纸张也都是集中收纳,不会随处乱丢;“电脑控”刘伟同时浏览网页不会超过三个,以降低电脑CPU消耗功率。在电脑上听歌时,他一般不会用音箱,而是带着耳塞听。关闭电脑时,他会连电源插座一起关,这样也可以省电;年过八旬的卢奶奶也养成了不少文明“微习惯”,比如家里的淘米水她从来不会倒掉,留着洗菜,洗完菜再冲厕所。冰箱很少放满,也不时常开门,熟食冷却后再放进去;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单位离家只有2公里距离,她每天都是步行上下班。虽然买了车,但她在市内一般都不开,“还是走路好,既低碳又锻炼身体”。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市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微文明”。不少受访者表示,自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南昌的文明之风劲吹,市民素质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居住在南昌也越来越舒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小孩让座已经成了极为自然的事情,过马路时也都非常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市民王先生表示,虽然这些习惯看起来很“微小”,但是其中的文明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观点:  

   微文明”成就城市文明高度  

  所谓“微文明”,就是微小的文明、具体的文明、力所能及的文明。“微文明”虽然“微小”,却是构成社会文明的基础。

  “给老人让座,不乱扔果皮,这些微小的文明举动,却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涵养。”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马雪松认为,城市的文明就体现在我们寻常百姓的举手投足和一言一行中,在举手投足之间传递正能量,在一言一行中流淌着文明之风,点滴“微文明”,汇聚起来才能成就城市的文明高度。

  市文明办工作人员表示,培育市民的“微文明”,需要强化市民本身的自律意识,也需要对市民施予他律。当前,南昌不妨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引导市民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习惯;而对有悖于“微文明”的行为,市民要监督,社会要约束。期待在自律和他律的作用下,市民们都能践行“微文明”,给力南昌“创文保卫”工作,助推南昌精神文明建设。

         市民眼中的十大“微文明”行为:  

  文明,从“您好”、“”、“谢谢”、“对不起”开始

  文明,从微笑开始

  文明,从自觉排队开始

  文明,从不闯红灯开始

  文明,从主动让座开始

  文明,从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开始

  文明,从垃圾分类投放开始

  文明,从不随地吐痰开始

  文明,从随手关灯开始

  文明,从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开始

  记者 吴浣 刘铭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