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三个小创新 三个大转变

01.04.2014  12:49

    阳春三月的德兴,花红柳绿,蜂蝶飞舞,到处生机勃勃,到处是活跃跃的创造。德兴的大地上,几千名党员干部进社区、下乡村、走上田间地头,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用实际情况践行党的群众路线。3月28日—3月29日,记者走访了德兴新岗山、黄柏、万村三个乡镇,看到的是干部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背包客”们上门倾听民意 解民忧

    “背包客”上门 工作时间的延续

    忙完手头的工作,已经是下午6点,在食堂里匆匆扒了几口饭后,新岗上镇干部杨斌又背起背包赶往新建村的老党员程金林家。2013年,程金林家不仅出栏了上百头生猪,还代售了1300余吨饲料,今年他准备扩大养猪规模。为此,杨斌特意为他带来了新一期的专业养猪教材和市镇两级的相关惠农文件,鼓励他扩大规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看着杨斌夜晚来访,程金林高兴地说:“大晚上还上门服务,真是辛苦了。能为一方百姓带头做实事的党组织,我这个党员是举双手拥护啊!

    杨斌的包上印有“新岗山镇便民服务包”字样,里面装着一个手电筒、一把雨伞、一条毛巾、一个水壶、一个民情笔记本、一张便民服务帮办绿卡、一本惠农宣传手册。“这七样东西就是我们为民办事的“七种武器”。”杨斌笑称,“而且百姓还为我们编了顺口溜‘干部包,百姓宝;村民事,它记到;办好事,送家中;不能办,帮协调。’

    干部不当班时,变身背包客服务上门,碰到群众需要帮忙的,能办的现场办,不能办的记录在案,把问题、把材料背回来,找有关部门办好后,第二天给群众背回去。

    包里乾坤大。背来背去间,记者理解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骑行者”上门为群众解决问题

    “骑行者”进村 工作节奏的递进

    “这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确实不错,上午才和村干部说起我准备播种育秧,你们下午就骑车来我家指导了!”村民马礼春难掩喜悦之意地说道,“有了你们的指导,我今年肯定能有个好收成!

    连日来,气温逐渐回升,正是早稻播种的好天气。万村乡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农技干部,骑着自行车进村入户,深入生产一线,实地指导农民群众早稻播种育秧,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早稻播种育秧的技术疑惑,全力做好全乡早稻播种工作展开。

    万村乡里养殖的农民特别多,里弄小巷、田间地头、犄角旮旯,只要能走路自行车都能去,干部骑自行车进村,便捷高效、经济环保。

    骑行新气象。骑进骑出间,记者看到了什么是为人民办事的效率。

民情快递员”走进群众家中询问情况

    “民情快递员”串户 工作方式的转变

    “一是村民去派出所办事很不方便,尤其是老人,因为不懂办事程序或者缺少相关证明往往要跑好几趟;二是垃圾清运不及时,希望清洁办能及时清运垃圾;三是希望政府出面集中建设农贸市场,对市场现状进行整顿。明天就帮你反映到村里,好吗?”花了半个多小时,徐和平终于明白了徐大水老人要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家。

    徐和平是黄柏乡黄柏村的民情快递员。3月初,黄柏乡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乡村两级审定的方式,聘请了100多位懂政策、有威信,并会使用QQ、短信、微信的热心村民担任民情快递员,帮忙收集群众对乡村两级工作、各种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协助政府更广泛地了解民意,加大整改力度,促进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

    民情快递员是干部和群众的连心桥,把群众的意见收集上来,把各级的优惠政策传递下去,推动了乡村两级政府的自身建设,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干群关系也变得更融洽。

    民情大如天。递上递下间,记者明白了什么是群众与政府之间的和谐。(程志强 孙俊)

    记者手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以群众之心为心、以群众之利为利。德兴兴新岗山、黄柏、万村“背包服务队”、“骑行服务队”、“民情快递员”的成立,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促进和谐”的作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做法,生动、具体地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来源: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