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推广农村生活污水“生态疗法”

13.02.2017  19:36

      2月4日,德安县磨溪乡尖山村沐浴在暖暖的冬阳下,池塘边的沟渠,从池塘汩汩流出的清水向着下游奔去。

  谁能想得到,两年前这个池塘臭气熏天、垃圾漂浮,成为村民心中的痛。如今,当地水利部门巧引水库水,经过“生态疗法”的池塘污水,可直接用于灌溉。

  巧引水库水留住乡愁

  尖山村因村头山陡而尖得名。以前该村没有水库,无灌溉水渠,村民用水困难。近几年来,德安县水务局帮助该村修建了一座小(二)型水库,对村口水塘进行清淤,并引入水库的水,将村里几座山塘及后建的水渠连通。

  “从水库到池塘,中间由3000米长的沟渠连通。这样,包括沿途另外几个山村都受益。正因为有了流动的活水补给,这些村庄告别了垃圾围村、污水横流、蚊子苍蝇乱飞的乱象。”德安县水务局副局长吴国庆介绍,尖山村也因此被评为全省水生态文明村。

  在养殖场附近的池塘边,漂浮着一个个流动的“小岛”。吴国庆告诉记者,这是生态浮岛,就是在人工载体上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通过植物吸收水体的有机盐、氮、磷等,从而净化水质、改善景观。

  在德安,当地水利部门打造的水系连通做法值得肯定。他们根据山区农村缺水现状,利用上游水库,通过沟渠串联,并把周边山塘连接起来,打造成为一个让灌溉有水、生活有水、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水生态家园”。

  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

  走进磨溪乡南田村委会洞口潘家村,只见观景亭、停车场、篮球场、休闲广场连接村庄的大小池塘,成为中轴线上的靓丽风景线。

  一年前,潘家村42户农家排出的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村中的池塘,日积月累成了臭水。天气一热,加上村里杂草丛生,苍蝇蚊子特别多。2016年,磨溪乡将新农村点规划于此。乡政府投入1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将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达标后排到塘中。

  池塘附近有一块用栅栏围起来的绿地,种满了香根草、黄菖蒲、美人蕉等植物,仿佛是一座小花园。

  “这是一套生活污水无动力一体化处理设施,采取的是“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工艺。它能截流污水杂质,消除富营养化现象。”负责该项目的江西龙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田鹄飞介绍,村里的生活污水通过统一的管网进行收集,进入积水池,然后从积水池自流到厌氧装置发酵,再进入人工湿地,当生活污水流过人工湿地时,经沙石、土壤过滤和植物根系的多种微生物活动,使水质得到净化。

  田鹄飞说,对于养殖业的污水,他们采用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法,处理后的污水可以达到《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一级B的标准。

  1月20日,当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回来,发下自己的村庄大变样,又惊又喜,立即拿出手机拍照,在微信朋友圈与亲友分享。

  将全面推广“生态疗法”

  潘家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建成后,德安县农村水环境治理工作受到关注。据介绍,今年德安县将全面推广生活污水的“生态疗法”,规范农村污水排放和处理。

  污水进、清水出,处理后的污水不但能洗衣,还能浇灌农田,农村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得到了实现。“既有景观效果,又能净化空气,最重要的是能对水质进行净化。”吴国庆形象地比喻:这些植物的根系发达,污水中的富营养分子经过砾石层层过滤之后,最终由美人蕉等植物“吃干榨净”,有效吸收降解污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而且后期维护费用很低。造价低、运行费用少、运行管理简单、抗负荷能力强。

  环保部门在建立健全分散式污水处理服务体系上也下了不少工夫。省环保厅下发了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完善村落生活污水管理,配足人员,建立乡镇环保技术服务站。同时,各地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将纳入当地政府预算,经费由专项资金及各地方政府配套解决。

(来源:江西日报 徐黎明 梁喻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