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美或要“大战” 默克尔在中国罕见公开批美

18.07.2014  11:08

  据媒体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7日继续在中国的访问,她分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中国总理李克强进行会谈,参观天坛公园,并与近百名出席中德语言年闭幕式的两国青少年交流。
www.miercn.com 军情第一站

   德中不仅签署数十亿欧元的经贸大单,中方还宣布向德方提供800亿元的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额度。 但在访华旅途中,默克尔遭遇“双面间谍案”的“逆袭”--美国利用德国情报局员工担任间谍这个意外插曲, 令她深感吃惊和失望,并在与李克强的共同记者会上就此事批评美国。

  德国总理默克尔7月6日至8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欧洲历史上最杰出政治女强人担任德国总理后的第七次访华,也是她对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2013年5月访德的回访。近些年,德国积极致力于同中国加强合作,中德关系已成为中欧关系乃至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典范。

  习近平访欧提出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位一体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李克强两次访欧进一步巩固了经贸合作在中欧关系中的压舱石地位。中国切实把欧盟当作世界一极对待,成功搭建起中欧合作新平台,引导中欧关系迈向对等合作新阶段,也为中德关系提供了更高的战略框架。

  在欧盟国家当中,德国与中国的经济互补性最强,两个制造业大国之间的年贸易额超过1600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总额的1/5强。

  二战结束后,美国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救了当时经济面临崩溃的德国;而美国推行的“核保护伞计划”又从安全上帮助了德国。因此,德国对美国心存感激,长期以来对美国也比较迁就。
转自米尔军情网 http://www.miercn.com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德美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从经济上来看,美德已经是互利合作的关系了,从安全上来看,苏联解体后,德国受到的威胁已不复存在。但是, 美国却没有顺应形势调整心态,而是大搞单边主义,继续以“老大”自居,对德国发号施令。

  但 德国却不愿再像过去那样总是顺着美国,甘当美国听话的小“喽啰”了 。施罗德就任德国总理后,明确提出“自主德国”的主张,强调多边合作,并力主加强德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反对把牵制俄罗斯作为北约东扩的主要方向。可见,美国与德国的分歧是心态的不同,是理念的差异。

  一向以“老大”自居的美国没想到,到了关键时刻,“小喽啰”德国不但不捧场,反而要拆台,一气之下,美国自然把德国骂了个痛快。而德国也不甘示弱,冷嘲热讽美国的“帝国心态”。

  此外,德国是欧洲三大强国英法德之一,是一个很难对付的对手,其成长潜力是最大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有德国的积极扩张,这个民族骨子里的严谨、守信、进取、顽强是美国人十分忌惮的。

  由于德国经济的持续稳定、美国经济的持续下滑,患有“霸权忧郁症”的美国人忧心忡忡,生怕这个“喽啰”不听话了,甚至和它公开唱反调,使美国缺少安全感,自然他得时刻盯着你、盯紧你,万一做出不利于美国的举动来,起码也有个“预警”啊。

  由此可见,美国与德国虽然都属于一个阵营中,但是,其同床异梦的实际,使得两国之间也未能成为“铁板一块”,美国对于德国的防范就成为一个必然的结果。

  如果不是斯诺登的爆料, 默克尔被美国监听的事情还蒙在鼓里。

  最近几个月以来,由于美国NSA监听默克尔手机事件,德国威胁要对NSA提起刑事诉讼,这让双方关系蒙上了一层错综复杂的色彩。德国联邦检察官朗格上个月表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美国情报机构的雇员对德国总理的手机进行了监听。上周,上述调查委员会就手机监听事件听取了NSA 前雇员宾尼和德雷克的证词。

  近日, 德国情报机构一名中层技术人员,因涉嫌为美国提供情报而被逮捕。 此次双面间谍事件无疑会使得双方关系雪上加霜。德国联邦议会社会民主党议员福利塞克说:“如果此事属实的话,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将再次岌岌可危, 对于德国的宪法机制也是一次打击 。”

   美国这一系列对德国的不友好的做法,使得默克尔极为恼怒,使她忍无可忍地当着李克强的面批评美国。此举,也许会让美国感到尴尬和很大的压力。

  德国媒体7月4日刊登题为《以中国的方式“走向西部”》的文章称,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将以6日访问中国西南省份四川的省会成都,开启她上任以来的第七次访华之旅。

  四川是中国改革开放奠基人邓小平的故乡,在中国传统上被视为“富饶之乡”。德国总理访问成都也象征着北京中央政府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即对中国西部内陆地区实施经济开发。

  拥有1400万人口的成都深居内陆,现在却拥有最好的国际交通连接。除飞机航线外,从2013年4月开始,这里每周都有一班特快列车向欧洲运输货物。目前,已有约160家德国企业在成都开设分部,其中包括大众汽车公司的一家大型工厂。大众汽车目前超过五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中国。

  中德对话论坛——两国间的民间磋商机制——7月在成都举行。来自政治、经济和学术界的代表将就两国在创新和教育领域的合作机遇展开讨论。

  今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期间,两国领导人达成协议,将双方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目的是显著推进两国的更广泛合作。德国是中国在欧盟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中国也是德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根据德国政府消息,默克尔将于7日在北京与中国领导人就“地区和国际政治”问题进行讨论。

  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商界相比,德国商界也更加相信对华投资物有所值。欧洲商会和德国方面进行的调查显示,由于中国国内成本上升,中国企业发起竞争,且市场准入方面存在问题,很多欧洲人正在寻找其他市场。据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介绍,今年以来希望扩大在华业务的欧洲企业所占比例已从一年前的86%降至57%。该中心本周表示,德国商界“要乐观得多”。

  该中心主任塞巴斯蒂安·海尔曼说:“这是双边关系的黄金十年。”但他指出,以后可能会遇到麻烦。

  德国专家表示,中国展开的反腐运动已导致中国市场的法国奢侈品销量大幅下滑。

  专家还指出,中国公司的发展非常迅速,对德企形成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德国媒体7月4日发表题为《北京期待默克尔访华》的消息称,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的访华次数超过欧洲其他任何现任领导人。默克尔将于周末开启就任总理以来的第七次访华之旅。

  对2005年以来一直担任德国总理的默克尔来说,建立全面的中德外交关系是一个核心问题。两国官员的频繁互访表明,中方持相同看法。

   从德国总理默克尔第7次访华 看中德两国关系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6月3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将于7月6日至8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洪磊表示,此访是 默克尔女士作为德国总理第7次访华。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和张德江委员长等中国领导人将同她会见会谈,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相信此访将进一步增进中德政治互信,深化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将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

  1997年8月默克尔作为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反应堆安全部部长曾访问过中国。她以总理身份于2006年5月、2007年8月、2008年10月、2010年7月、2012年2月 、2012年8月对中国进行访问。 2014年7月6日至8日是第七次以总理身份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默克尔对中国的友好访问折射出中德两国的关系是很好的。

  中德建交42年来,两国各合作机制从无到有,双边贸易额从小到大,人文交流从少到多,中德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尽管中德关系经历了一段相对困难的阶段,但目前的双边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阶段。

  双方两国领导人之间来往密切,经济上联系紧密。中国对德国经济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加强,在政治、经济以及各个领域的合作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德之间和建交初期相比,相互了解和相互政治上的信任大大提高了。从发展角度来看,还希望今后要进一步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增加相互之间的信任,使得我们两国互利合作关系能够更顺利地发展,减少可能出现的一些矛盾或阻力。

  中国对德国的重要性是非常显著的,目前德国是中国在欧盟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仅机械设备出口只是中德双边贸易合作的一部分。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已经是德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最佳投资国。德国机械制造行业对华的直接投资从2004年的5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2年的400亿元人民币。

  中国是德国企业在海外分支的最重要舞台。2013年,德国机械设备行业向大中华地区的出口额达到1410亿元人民币。

  对于中国来说,德国是欧盟的一员,并且是创始国之一地位重要,通过与德国通商可能进一步打开欧盟其他各国的贸易市场,以及德国在欧盟中发挥的影响,特别是美国的亚太战略对中国进行遏制的情况下,以及中国周边复杂的环境中,与德国建立稳定友好的关系,对中国也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