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决定了健康

08.12.2015  16:41

  □高峰

  人这一辈子,最应该看重的东西是什么呢?金钱、爱情、家庭、朋友,固然不可少,但是就每个人来说,有两样东西,我以为尤其更要重视,这就是好身体和好心情。这两样东西合起来,通常叫身心健康,如同车辆的两个轮子,缺少哪一个都很难走稳。谁同时拥有两样,谁就会活得快乐。

  有时跟同辈朋友通电话,顺便问起现在的生活情况,说到身体都还算不错。稍差点的也就是常见病,如高血压、腰酸腿痛等,对于生活并无大的妨碍。说到心情有人就不想说了,大概是有些难言之苦吧。这时我就想,像我们这一辈人,过去谁没有坎坷,都毫不含糊地过来了,眼前有点磕磕绊绊,难道就真的不好逾越?身体是否健康,不能完全自控。心情的好与坏,却能自己主宰。如果把人生比喻为四季,哪能天天都是晴空朗日,总还会有刮风下雨的时候。活着就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

  在自然界的季节里,再迟钝的人也知道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让身体适应外界冷暖。这就叫生理自我调节。那么,心情一时喜忧好坏,是否也可以自我调节呢?当然可以。曾经试探着询问一些朋友,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他们心情如此郁闷。其实并无什么大不了的事,有的是跟老伴儿怄气;有的是跟子女闹别扭。起因都是些鸡毛蒜皮小事,只是钻进牛角尖出不来,心里总觉得不太舒服自在。当然,另有些人心情不太好,是看不惯社会上丑恶现象,如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等。出于责任心和习惯思维,不免产生正义感和忧国心。还有的当过官的人退休后,见过去的部下或小字辈,对自己不那么尊重了,为这炎凉世态而伤感。仅此而已。

  应该说,在传统环境里生活多年,看到社会转型时的问题,有的人产生一些想法,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你仔细地想一想,为这些事情折磨自己,有必要和犯得着吗?说句不中听的话,就是把自己折磨病了,到头来受罪的还是自己,何必呢?好不容易活到了今天,还有什么比快乐,更为有益更为重要呢?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遇到不愉快事情如何解脱呢?自己的坏心情怎样变好呢?

  对不起,我想不客气地说句风凉话:阴天下雨老天管,快乐之树自己栽。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完全属于自然规律,更多时候自己很难左右。好的心情却只能靠自己营造,任何人都不会永久给你。比方说听相声看小品演出,当时你也许会笑得忘记烦恼,听完看完还不是一切照旧?唯有自己营造的快乐,像影子似地附着在身上,你才永远有开心的日子。

  我心情也有非常不好的时候。这时我就自己来调节,方法就是向后回想:过去那么艰难辛苦,愁吃愁穿谨言慎行,还不是照样过来了吗?再说,一直不就是想过平静生活吗,现在过上了还管别的干吗?这样一想心情立刻豁然开朗。这大概就是俗话说的知足者常乐吧。真是妙方一剂。

  有的朋友听了我这样说,指责这是“阿Q精神” ——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这样说也不能算太错,听后我总是哈哈一笑。作为普通人,又到了这把年纪了,难道还要像年轻人那样,事事争强处处较真?我看实在无此必要。常言说的“自知之明”,倘若用在我们个人身上,就是凡事都要尽量看淡,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该让就让,该退就退,尽量使自己心情保持平静。对于曾经有过过节的人,甚至于给自己下过绊的人,当作一种经历记住就算了,千万不要因此破坏好心情。冷眼看闲事,热心管自己,往事随风去,每天找快乐,我认为这就是健康人应该追求的美好境界。总之,越活越应该活得洒脱,越活越应该活得明白,这样才会有个好心情,再加上少病无病的身体,何愁一生不其乐融融?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