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志愿者帮“小候鸟”排解心事

25.11.2014  17:12

  记者24日从有关部门获悉,一份由南昌市教育局与江西省心理咨询协会合编的《进城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疏导读本》面世——随着南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约有1.5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南昌市学习生活,成了“城市小候鸟”。这些“小候鸟”之中,很多都存在被歧视、无归属感、人际交往困难、自卑等“心事”。如何化解他们的“心事”,帮助他们融入城市,成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教育难题。■信息日报记者洪怀峰 文/图

  现象

  孩子的进城故事里读出“城乡二元差距

  “初到城里,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新奇,而自己就像一个新进城的丑小鸭。在班里,大多数学生都是本地的,在我看来,我只是个又穷又没地位的农民工孩子。他们的学习用品比我的多、比我的好,衣服比我的漂亮,他们的零花钱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刚与他们在一起时,一股莫名其妙的压抑感围绕着我,我总也融入不了他们的圈子,成了班里的‘孤家寡人’……”这是南昌某中学进城务工子女小蒋写的一篇“我的进城故事”中的片段。

  其实,小蒋的情况并非个例。南昌市教育局与江西省心理咨询协会在调研中发现,“在多数成年人看来,农民工这个特定称谓,现在已不带歧视意味。但原本少不更事的孩子,还是敏锐地感受了其中的差别。从农村到城市,对于小孩来说,从行为方式到内心都要经历一个起落的过程。”江西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廖晓玲告诉记者,在城市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了就学机会的同时,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也应受到关注与重视。因为面对生活、学业方面的压力,有些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紧张、迷茫、自闭等不良心理现象,难以融入城市生活中。廖晓玲认为,从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身上,集中体现了城市与乡村二元差距,以及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以及观念上的对立和矛盾。

  对策

  用61场讲座 帮外来娃排解“心事

  据公开资料显示,南昌市目前城镇化率将达到70%,且继续以每年1.5%~2%的速度在增长,快速的城市化必然吸引大量人口导入。

  南昌市教育局职改办副主任徐明介绍,目前南昌进城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约有1.5万人,分布在292所学校中,这个数字还将随着南昌城市化加快而迅速增加。为了让这些孩子能有公平教育的机会,南昌市教育局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指定学校就读并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教育的政策。但如何让他们在全新的环境里适应城乡差距、如何帮助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依然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教育难题。

  近期,南昌市教育局携手江西省心理咨询协会试点“进城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疏导”,目前,该项目已获得了2014年江西省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

  目前,全市已有30多名心理专家、教育专家,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该项活动中。他们将在南昌市20多所中小学展开公益讲座和免费心理咨询,帮助这些“城市小候鸟”尽快融入南昌。“我们还将安排了61场专题讲座。这些讲座有专门培训老师的,也有让家长与学生互动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校、家庭、社会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心理疏导体系,帮助进城孩子快速融入城市。”廖晓玲说。

  参与

  预约心理专家 帮孩子打开“心结

  “我们的讲座是公益活动,大家可以免费来听。同时,我们也免费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个体与团体心理辅导。”廖晓玲表示,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因背井离乡生活压力比较大,很少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孩子内心想什么、真正需要什么,父母并不清楚,加上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观念影响,导致家庭教育简单粗暴。

  “只有棍棒是教不出好孩子的。”廖晓玲表示,孩子父母更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去体会和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别让自己跟孩子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如果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有“心事”,不知道如何克服自卑、孤独等心理障碍,不知如何尽快地融入新班级、新环境,都可以拨打电话:0791-88304270、86791958进行预约,工作人员将组织心理志愿者免费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孩子打开“心结”。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