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诊疗:“王牌军”为何沦为“开药的”?
新华网沈阳3月23日电(记者于力、彭卓)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尴尬:你赶往医院,渴望一次心理上的疏导,但却面对的是“做几道测试题”和“领回一大堆药”的匆匆结局。
尴尬背后是巨大的反差:同样心理诊疗一小时,医院收费不到50元,社会上心理咨询师开价1000元……
在社会压力感日益增大、精神疾患不断增加的同时,作为“王牌军”的心理医生到底怎么了?
半天30个患者——心理医生成药品“快销员”?
“我想要的是和医生倾诉解结,不是塞给我一大堆药让我吃”。
在沈阳某大学读书的大三学生小丽(化名)因压力大,经常做噩梦夜半惊醒,在朋友的建议下去一家省属医院的心理门诊看病。“大夫直接让我做一份人格量表,然后就据此诊断开药,根本不听我倾诉。这哪里是心理医生?简直像是药房售货员。”
在北京工作的王女士曾去一家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就诊,“不专业”是她就医的最大感受。“医生让我做症状自评量表,好多都是‘容不容易入睡’‘生活有没有意思’之类模棱两可的题目。在勾选‘偶尔’‘有时’‘经常’‘持续’四个选项时不知如何界定,医生就让我看着选。”
辽宁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何茹表示,目前综合医院的门诊患者中,有20%左右受到心身疾病的困扰,然而心理疾病的医学诊疗却相对开展不足,处于边缘化。
据了解,目前“重开药轻治疗”已成为心理诊疗行业的多发现象。沈阳一位心理医生告诉记者,有不负责任的医生出门诊时大量压缩问诊时间,一上午能看30名患者,无法保障就医质量。
“医生不爱搭理我,可我的心理需要慰藉,只能去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室。”咨客小李说。
据了解,为了加速看病,有的医生来不及等患者把话说完就直接开药。“按照心理诊疗常规标准,单例病人首诊时间应达到40分钟,复诊时间至少20分钟。综合算来,一名心理医生一上午就算不上厕所不休息,接诊患者数不应超过10人。”何茹说。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心理医生多采取生物医学模式进行药物治疗,甚至有开大处方的情况,而对于心理咨询模式的技术治疗则相对抵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精神科大夫坦言,和病人说话是在浪费时间,“说再多话也没有利益,开药才能有提成”。
资深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孙波说,目前精神治疗类药品没有专注于青少年专用药物的研发,一些药品含有激素,有可能对青少年身体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一些药厂甚至拿钱收买心理医生,让其按照药厂的测试要求,得出用药品质的合格数据。这些带有虚假数据的药品,就被临床医生用在了病人、尤其是青少年患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