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心社在《求是》刊文 谈绿色发展

16.09.2016  17:36

  作者:鹿心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强调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绿色化的新阶段,彰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一、绿色发展开创发展理念新境界

  绿色发展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坚持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为基本准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基础上形成的智慧结晶,对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多年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但高增长的背后是生态环境供给与需求矛盾的日益突出。虽然近几年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积极成效,但一些地区水、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仍然严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粗放型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单纯依靠刺激政策和政府对经济大规模直接干预的增长,只治标、不治本,而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则更难以持久。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才能有效破解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制约,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我国古代就十分强调对自然的尊重,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观点,至今仍给人以深刻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协调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在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而是为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发展,污染环境,给后人留下沉重负担,而要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全面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不仅代表着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意味着对资源能源需求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只有加快推进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

  二、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

  推进绿色发展,关键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这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

  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更加重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形成高产出、高效益、高品质的绿色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同时,经济发展带来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越来越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强,从而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保障。生态文明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有效提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离开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加快推动生态环保、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唇齿相依、缺一不可。经济发展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支撑,而生态文明建设又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两者具有内在的良性互动、持续共生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努力实现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真正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净土、绿水青山。

  三、努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做活山水文章,打响“绿色生态”品牌,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着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科学编制生态规划,优化绿色发展布局。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规划编制,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实施全省“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服务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综合性规划,制定城乡污水垃圾处理、森林质量提升、节能减排、国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空间管制措施,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研究制定针对不同功能区的产业指导目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致性的建设空间和保护空间,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

  加快实施生态工程,巩固绿色发展优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保护优先、源头控制、综合治理,以重大生态工程为抓手,积极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造林绿化与退耕还林、鄱阳湖流域清洁水系、鄱阳湖湿地生态恢复等绿色生态工程,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深入推进“净空、净水、净土”行动,集中力量解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公众的生态环境权益。严格土地开发利用准入条件,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给生态环境留下休养生息的空间。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培育壮大生态经济,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把“生态+”的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中,加快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着力提升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生态+现代农业”,广泛推行各种生态农业模式,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构建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现代工业”,在各工业领域普遍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化改造,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构建环境友好的绿色工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特色文化等服务业,构建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体系。

  积极创建生态家园,共享绿色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环境中生产生活,是推进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原则,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综合治理城市河流水系,抓好城市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公园绿地建设。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深入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实施乡村综合整治和乡村改造提升工程,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动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等创建工作,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家园。

  着力创新生态机制,增强绿色发展动力。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着力破解绿色发展瓶颈制约,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成果。健全完善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保护考核、生态保护责任追究、生态保护市场化机制、生态保护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成效激励、责任追究的绿色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行为,用制度推动绿色发展。

  培育弘扬生态文化,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用生态文化引领人民群众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使绿色、低碳、节约成为社会风尚和全民自觉行动。大力倡导绿色价值观,建立生态文明推广体系,让“大生态”理念融入社会各领域,形成人人尽责、共建共享的绿色自觉。抓好绿色生产行动计划,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广泛开展绿色新生活运动,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低碳化。积极举办具有江西特色和影响力的生态文明普及活动,切实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进一步凝聚全社会推进绿色发展的共识。

  (作者: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