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哪位中共高层戴着手铐走完长征路?

29.09.2015  14:20

  本文摘自:,作者:齐雪平,原题:《廖承志:身陷囹圄笑对逆境

  廖承志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和统战战线上的杰出领导人。他的父亲廖仲恺和母亲何香凝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国民党元老。廖承志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为党的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命运坎坷,多次入狱。然而,他凭着对党的坚定信念,笑对逆境与苦难,任何时候都幽默、乐观,铁骨铮铮。

  1933年8月的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在上海一处码头上,化装成码头工人的廖承志,带着中共中央给红四方面军的指示信和敌军密码破译法手册,悄悄登上了赴重庆的客轮,后又展转到成都。在成都,由于一时接不上去苏区的关系,又不会说四川方言,怕暴露身份,中共四川省委安排他住进了一所医院,三个星期后,在罗世文的陪同下到达川陕苏区,任川陕苏区省委常委、工会宣传部长,后调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那时,他刚二十五岁,多才多艺、诙谐幽默,很受同志们欢迎。1934年11月,因反对企图另立中央的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的“”倾错误,被强加上“特务”的罪名,开除党籍,囚禁起来。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一直在保卫局的监视下戴着手铐行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磨难。张国焘之所以没有马上杀他,一方面是因为他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廖仲恺、何香凝之子,杀了他不好向党中央交待;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多才多艺,不仅懂好几门外语,还会画画、刻写蜡纸。当时,张国焘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行钞票,需要他刻写钞票的版式。

  身陷囹圄的廖承志,没有自暴自弃,行军休息时,一旦有“自由”的机会,就唱国际歌,或拿出纸和笔画画,以此来排解心中的委屈与苦难。

  中共中央一直关注着红四方面军的动向,对于廖承志的处境尤为关心。1936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特意请中共驻共产国际(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共产国际的话对张国焘还是有分量的)代表林育英以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名义给张国焘发电报,批评他在鄂豫皖根据地搞肃反时,有很多“”的错误和扩大化现象,并要他接受历史教训,认真检查。对于廖承志不仅要保全性命,而且要给以优待。这样一来,张国焘就不敢轻易杀害廖承志,但仍然将他关押着。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行军到达汶川、理番一带时,几天没见到一粒粮食的廖承志遇到了曾和他一起被张国焘囚禁过的吴瑞林。当时,廖承志由张国焘的警卫排押解着,不准与别人说话。廖承志见到吴瑞林时,做了个鬼脸,笑了笑。吴瑞林见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便通过警卫排长叶声询问廖承志需要什么帮助。廖承志要求给他弄点儿盐巴,吴瑞林当即解下身上的两个干粮袋叫叶声转交给他,有铁血男儿之称的廖承志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