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志愿军创六大传奇 188师步枪击落飞机

26.05.2014  14:03

  神话是常人难以到达的境界,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我们在这里讲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神话。

  传奇也叫传奇文,是小说的体裁之一,一般是指唐、宋作者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并且成为曲艺和戏曲的素材,多是一些奇异的故事。我们在这里讲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传奇故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装备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刚刚脱离“小米加步枪”的“骡马化”,一个是装备精良的“机械化”;战场对手是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为首的17国部队。正是在力量对比的巨大反差下,志愿军中才涌现出一个个让人惊叹不已的传奇故事,书写出一个个让古今中外叹为观止的战场神话。

  1、刘光子,一名普通的志愿兵士兵,在战场上只身擒获63名英军战俘,令斯大林惊叹不已。

  1953年世界青年联欢大会在苏联莫斯科举行,抗美援朝战争中活捉63名英军官兵的志愿军英雄刘光子,有幸参加了这次大会。斯大林得知了刘光子的事迹,好奇地要求接见这位中国传奇式的英雄。

  斯大林兴致勃勃地用俄语问刘光子:“你怎么能一个人俘虏那么多英军?”翻译后,刘光子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英国佬怕死,我不怕死,反正当时豁出去了,这些家伙被我打傻了,乖乖地听我的指挥了!”斯大林听了翻译后,爽朗地大笑。

  “孤胆英雄”刘光子,活捉63名英国佬的传奇故事,发生在美援朝第5次战役的沙器幕战斗中。

  1951年4月24日,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中,志愿军63军第187师突破临津江后,在雪马里地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对英军“格洛斯特营”的包围。

  “格洛斯特营”编制在英军第29旅的序列中,已有150多年历史,先后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早在1801年英国征服埃及的殖民战争中,就以突破敌方重围,转败为胜的辉煌战绩受到英皇的奖赏,全营官兵荣获英皇授予的有“皇家陆军”字样的帽徽一枚。因此,该营官兵佩带两枚帽徽,有“皇家陆军双徽营”之称。

  雪马里,位于临津江南岸四公里处,北有235、314高地为屏障,南有414和675高地为依托,山势北低南高,易守难攻,是江南敌防御前沿的一个强固要点。守敌为英第29旅“格洛斯特营”配属英炮兵第45团第7连、哈萨斯骑兵第8连、重型坦克连,共有营属和配属火炮42门,纵深还有两个105榴炮营支援其战斗。

  24日拂晓,围歼雪马里守敌的战斗打响了。担任主攻任务的志愿军187师560团第2营及3营9连冒着敌十架飞机和炮火的轰击,以迅速隐蔽的行动接近敌人,向雪马里东北314高地和以西的无名高地发起突然攻击,很快攻占了雪马里东北314高地。

  与此同时,志愿军560团第1营从雪马里侧后发起攻击。

  “格洛斯特营”遭志愿军前后两面夹击,终于支持不住,便在纵深炮火的掩护下,趁大雾仓惶向南溃退。逃至雪马里南侧2954高地时,遭志愿军560团1营的痛击,又掉头回窜。

  在雪马里战斗中为了保证主力全歼英军格洛斯特营,志愿军187师指挥561团1营猛插沙器幕,准备抗击增援雪马里之敌。

  561团突然出现在雪马里之敌的侧后,使敌人惊恐万状,连忙调集飞机和炮兵向我穿插部队狂轰滥炸,妄图阻止我军前进。561团1营冒着敌人的炮火,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入沙器幕,一举攻占了295.4高地,切断了雪马里英军格洛斯特营的退路,取得击溃敌人一个营,俘敌130人,毙敌50余人的战果。

  战场刚刚稳定下来,1营2连6班战斗小组长刘光子打扫战场,他只身一人沿沙器幕山梁搜索前进,突然发现一群英国鬼子畏缩在山坳里,他想抓几个活口,悄悄接近了这几个英国兵,猛然大声呐喊,那几个英国兵还没回过头来,一块大石头后面突然站起来几十个英军官兵。原来,刘光子发现的并不是英军的全部逃兵。

  几十张凶狠的面孔和几十个黑洞洞的枪口向他逼来,几支枪同时顶住了他的胸膛,一个英国军官用手枪对准他的额头。刘光子面对群敌,非常冷静,他乘敌不备,果断地拉响了手雷的保险,眼前的英军吓傻了,就在手雷即将爆炸的一瞬间,刘光子向后一缩身,把手雷扔向敌群,顺势滚下山坡。

  滚下山坡的刘光子被摔昏了过去。醒来后,他继续追赶英军逃兵,很快又追上了一群英军逃兵。这回,他接受了上次的教训,他毫不犹豫地用冲锋枪扫射,用手雷炸,打得英军晕头转向,呱呱乱叫,纷纷举手投降,听从发配。

  刘光子将子弹压满,一手扣着机枪扳机面对敌人,一手高举手雷,向我方押送俘虏。途中遭敌机轰炸,炸死逃散了一部分,最后到了后方一清点,还剩63名俘虏。就这样,刘光子以大智大勇创造了一个人活捉63名英国鬼子的战场奇迹,荣获了志愿军总部授予的“孤胆英雄”称号。

  刘光子1948年入伍,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任战士、战斗组长、班长。1958年复员后,回到了家乡内蒙古临河。回乡后刘光子曾担任过乡武装部长、党委副书记及旗人大副主任等职。50多年来,刘光子从没因自己是英雄,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多年来,老人一直保持着当兵时的本色,如在抗美援朝时他用过的一个大瓷碗,仍很好地保留至今。

  老英雄刘光子于1997年去世,享年76岁。1999年,他的英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选入《抗美援朝精彩战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当年他在雪马里战斗中用过的那把冲锋枪,如今被珍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

  2、志愿军空三师在与美军百余架战机的空战中,9团3大队僚机飞行员罗仓海,一分钟连续击落3架美机,创世界空战史奇迹。

  在世界空战中,各国空军都涌现出无数空战豪杰,但最具传奇色彩的空战英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飞行员罗沧海,他在世界空战史上首创一分钟击落3架战机的奇迹。

  1951年12月5日,志愿军空军第3师全师出征。9团攻击、7团掩护,与美军百余架F-86和F-84混合机群进行空中大战。9团3大队4号僚机飞行员罗沧海创造人类空战奇迹的战斗开始了:

  “3号、3号!清川江口有敌机,消灭它!”接到空中指挥员的命令后,3号长机艾华带领4号僚机罗沧海向目标区飞去。

  果然,在清川江口发现4架F-84,艾华猛按炮钮,但遗憾的是没有击中。由于艾华收油门减速,僚机罗沧海冲到长机艾华前方。

  罗沧海迅速审视了一下眼前的态势:敌4机排着纵梯队正向着太阳左转弯,而自己和敌机基本上处在同一高度,距离敌长机不到800米,自己的前进方向正好拦腰封住敌机的去路。自己背对太阳,位置有利,只要大胆切半径,稳住机头,敌机通过一架就能打它一架。

  转眼的功夫,罗沧海已做好射击准备。他双眼不眨地盯着前方,右手紧握着驾驶杆,拇指和食指分别搭在大炮和小炮的电钮上,左手把住油门,调节速度,守株待兔。

  第一架敌机飞过来了。可是光环里没有敌机的影子,怎么回事?原来罗沧海与敌机有八十米的高度差。他敏捷地调整了高度,果断地来了个空中刹车,飞机随即就和敌机处在一条水平线上了。第一架敌长机算是侥幸逃脱。

  瞬间,第二架敌机飞了过来。这次,敌机不偏不差正好进入罗沧海的光环,他手指轻点电钮,一串炮弹擦着敌机头飞了过去,提前量大了,没有击中。他又一按电钮,敌机表演起空中杂技,翻滚着见了龙王。

  罗沧海顾不上欣赏美军的“杂技”表演,光环中又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投影。这一回他接受了欲速则不达的教训,沉着应战,待敌机进入“”字中心才开炮。果然,弹无虚发,连珠般的炮弹全部夯在敌机身上。

  转眼间,第4架敌机又飞了过来。很显然,它看到前边的同伙接连被击落,肯定中了埋伏。但由于罗沧海是隐蔽在刺眼的阳光之中,这家伙一时搞不清炮弹是从哪里打来的。待看清楚罗沧海时,双方已近在迟尺。由于惯性作用,在如此近的距离上要改变动作躲避射击,根本来不及了,随着一声绝望的长嚎,这个飞贼的名字也上了美国空军的“阵亡簿”。

  短短一分钟时间,罗沧海像点名一样,击落了3架F-84型美机,开创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

  事后,人们取出罗沧海击落3架敌机的射击胶卷,最后一架被击落敌机的投影,格外引人注意。通常,敌机被击中以前,一般只在胶卷上留下一个黑影,而这架敌机在毁灭前,却留下了清晰的影像:左边机翼端的副油箱和美国空军的徽帜依稀可辨;右边机翼清楚地显现一行“USA”字样。米格-15飞机的瞄准具的最近极限刻度为200米,而罗沧海创造了145米的奇迹!战后,罗沧海胸前挂上了特等功臣证章,获得“空中神炮手”的美称。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罗仓海共击落美军战斗机4架,他击落敌机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一分钟击落3架战斗机是最具传奇的,至今世界空战无人能够刷新这一纪录。

  3、志愿军215号坦克在石岘洞北山进攻战中,独创朝鲜战场单辆坦克一次战斗击毁美军5辆坦克的传奇,荣获“人民英雄坦克”称号。

  这是一辆标号215的苏式T-34中型坦克,58年前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人民英雄坦克”的称号,如今它静静地停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成为志愿军坦克兵1比5战果的传奇见证。

  1953年的夏季进攻战役,是志愿军转入战略防御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参加正面防御的志愿军4个坦克团投入了反击作战。历时12昼夜的反击战,志愿军出动坦克25辆次,作战11次,共击毁、击伤敌坦克18辆,摧毁火炮11门、地堡67个,有力地配合步兵,击退美军多达187次的反扑,巩固了阵地,牵制了西线美军的东援,保障了整个战役的胜利。此次战斗共歼敌3500余名,并使“人民英雄坦克”在战场上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