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志愿者创新服务形式 关注老年人内心需求

06.03.2017  10:32

   用爱的镜头留下老人幸福瞬间

  为乡村70岁以上老农拍摄艺术照,为夫妻拍摄金婚合照,将老人生平制作成个人影集……在南昌,有这么一群志愿者,他们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关注老人内心需求,用充满爱的镜头,留下老人的最美笑容,记录老人的幸福瞬间。

   为70岁以上孤寡老人拍照

  我们是否忘记了农村家里的爷爷、奶奶,和蔼良善的长辈乡亲,他们甚至一辈子没有一张像样的照片,结婚几十年没有一张合照。为了让老人不留遗憾,2015年开始,南昌市崛美行动公益发展中心的志愿者们发起了“老农万岁”公益项目,为乡村70岁以上老农拍摄半身艺术照或金婚合照。据介绍,该公益项目至今已为1700余位老人拍照。

  “在外务工的子女突然接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赶回老家为母亲举行葬礼,需要用到一张遗照,他们全家翻箱倒柜,都没有找到一张母亲的照片,这成为子女最大的遗憾。这样的事在农村很常见,许多老人百年之后,子女拿着老人的身份证去刻陶瓷像,不仅模糊,而且失真,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崛美行动中心主任沈东京跟记者讲述了这个心酸的故事,正是这件事让志愿者萌生了帮老人拍张照的想法。

  “有一次我们将装裱好的照片给老人送去,老人拒绝接受,说自己不长这样。”沈东京回忆道,活动刚开始时,安义县一位八旬老人的故事让志愿者动容。原来,老人家境贫寒,一辈子没有照过镜子,看着照片里笑容灿烂的自己,居然认不出来。

   志愿者变身逗乐师

  “奶奶,你笑起来肯定很美。”“爷爷,你看我像不像齐天大圣。”……在这个志愿团队中,有一群自称为“逗乐师”的志愿者。

  “我们通过扮鬼脸、夸奖老人、扮演老人的孙子孙女,让老人家笑起来。”志愿者徐路是一名大学生,自从第一次参加“老农万岁”公益项目后,她便成了固定班底。通过与老人的深入交流,看到老人脸上露出的真诚笑容,徐路内心也越来越充实。

  “我碰到过的最艰难的任务就是逗笑一对金婚夫妇,老奶奶说一辈子都没见老伴笑过,我要是能逗笑她老伴,那就真是厉害了。”徐路尝试了所有办法,老人都没有流露出丝毫笑意。“给老人送装裱好的金婚照片时,老人看着照片露出了一丝微笑,我们的志愿者立刻抓住了这一瞬间,我的任务也算成功了。

   志愿者“找回”爷爷的爱

  日前,安义县万埠镇下庄村98岁的李大爷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属于自己的个人影集,上面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了他一生的经历。这份礼物,来自崛美行动公益发展中心的“老还童”项目,项目运作3年来,他们为2000余位老人提供了各种服务,还为老人制作了《流金岁月》影集。

  “老还童”项目负责人陈银生是赣州兴国人,因为学习和工作的缘故,平时很少回家。成为“老还童”项目的志愿者后,陈银生结识了毛强老人。后来,他知道毛强也是兴国人,当两人开始用家乡方言沟通时,陈银生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陈银生告诉记者,他从小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和他们的关系特别亲密。“我爷爷以前是开食杂店的,可他管我管得特别严,很少让我吃店里的零食。每当我嘴馋的时候,奶奶就会偷偷塞给我。”2004年,陈银生的爷爷过世后,他就再也找不到“偷吃”的幸福感了。

  毛强经常会教导他做人的道理,还会领着他参观自己的小花园,把种的植物介绍给陈银生。“最让我难忘的是,后来毛爷爷经常塞给我一些零食吃,我不要他还不高兴。每次吃到他给的零食时,我就想起了爷爷还在世时的事,‘偷吃’的那种幸福感仿佛回来了。”说到这里,陈银生忍不住流泪,他说,他现在就把毛强当成亲爷爷一般,希望能好好地陪着老人。

   创新服务形式 贴近市民需求

  “被服务者点菜,志愿者来买单。这是一种创新,服务理念发生变化肯定是一件好事。”市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戴庆峰认为,如今的志愿服务不再是单纯的送米送油送表演,而是从被服务者的角度去考虑,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呈现多样化发展特征,贴近市民的生活需求。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被服务者需要的不单单是物质层面的关怀,更需要人文关怀。

  记者 曾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