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寻访老兵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纪念建军90周年主题活动
近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东华理工大学大学生志愿者赴江西抚州开展“寻访老兵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纪念建军90周年主题活动。志愿者们通过访谈录音、采访视频和图片影像等了解关怀老兵的生活现状,搜集老兵的感人故事,整理老兵的口述历史,传播并传承军人精神,献礼建军90周年。
抗美援朝退伍老兵余元芳:“遗憾的是我们连100多号人赴上甘岭,平安归来的仅有35人”
余元芳,1929年出生,原浙江省杭州西郊淳安县人,后因千岛湖工程移民江西省抚州金溪合市镇。3岁丧母,11岁丧父,之后一直做长工,饱受苦难。建国初期,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余元芳于1951年3月入伍,随我军十二军三直新兵营四连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余元芳曾参加上甘岭战役,他回忆道,上甘岭的山地环境很差,60多里全是防空洞。印象最深的便是冬季战区大雪纷飞,非常寒冷。艰苦的战斗环境,使他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他和战友们浴血奋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遗憾的是我们连100多号人赴上甘岭,平安归来的仅有35人!”说到这,80多岁的余元芳老人不禁潸然泪下:“想起当年牺牲的战友,真是感慨万分。他们没有看到战争的胜利,而我有幸活了下来,看到了祖国一天天繁荣,看到了我们的军队一天天强大!”
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伍老兵万仁光:“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万仁光,1961年出生,江西抚州人。1979年12月12日,万仁光入伍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队,后跟随部队前往云南西双版纳。1980年元月,万仁光首次登上战场,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85年元月退伍返乡。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万仁光所在空军雷达部队的主要任务是阻止国外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导航国际国内航班正常飞行、监视我国飞机在边境的巡逻情况。在潮湿炎热、气候恶劣的西南边陲的大山之巅,万仁光怀着“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信念,忠诚地坚守在雷达监测站做一名幕后的人民英雄。他在军队期间表现优异,获优秀班长、优秀干部等称号。提及往事,万仁光脸上洋溢着自豪,他不禁拿出手机向志愿者介绍当时的战友,言语间无不流露出对那段军旅生涯的怀念。万仁光1987年任村委会会计至今,凭借自身从军队带出来的组织意识、领导意识,带领村民提高了生活水平,受到老百姓的信赖。
卫戍部队退伍老兵李国胜:“在军队里历练出来的敢想、敢当、敢淌的精神一直不曾丢失,影响我一辈子!”
李国胜,1948年出生,江西抚州人,1968年入伍进入卫戍部队,1973年退伍返乡。
李国胜所属的卫戍部队是一支特殊的部队,隶属于北京卫戍区,担负北京的警卫和守备、维护军容风纪、协助维持治安等任务。因为特殊,所以异常严格。平日的持枪跑、负重前行等训练很辛苦,一个人坚持不下来便会影响全班。无论天气如何每晚都要坚持跑十公里,站军姿时稍微有点不规范就会立刻被调到别的连,每个月都要淘汰一些人。但李国胜感慨地说:“在军队里历练出来的敢想、敢当、敢淌的精神一直不曾丢失,影响我一辈子!”退伍后的李国胜回到家乡务农,但始终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他极力称道国家的发展和前景,并鼓励大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努力奋斗,多为国家为党的发展做贡献。
该校国旗护卫队曾海鑫同学表示,“很荣幸能参加这次寻访老兵的活动,老兵的经历和故事让我感受到力量!虽然他们经历过战争,直面过死亡,饱经沧桑,但他们精神昂扬,积极向上,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到很振奋!”
志愿者汪雅琪同学谈到:“寻访老兵的活动,让我们更直观而深刻地感受了历史。在建军90周年这样的一个特殊日子里,我们以实际行动深切缅怀用生命换来了和平的革命先烈们,我们也要倍加珍惜今天来自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更要奋发图强去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据悉,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寻访老兵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还将一进步整理素材资料,记录老兵的感人故事,整理编撰老兵的口述历史材料。该校团委将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推广。同时,校团委将在下学期在全校举办老兵故事分享暨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系列活动。(文/姜妍、蒋昊 图/黄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