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全国人大代表陈志胜:建议建立大学新生“爽约”约束机制
收到通知书却不去大学报到,因对学校不满意、准备复读、计划出国留学……近年来,每年高招录取期间,不少高校都会出现少数新录取的学生“爽约”。全国人大代表、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陈志胜建议,针对大学新生“爽约”情况,教育部门应尽快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避免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
2013年高招期间,从对江西省各主要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学校每年本科报到率在98%至99%,每所知名本科高校每年总会碰到100余名“爽约”的学生。而专科层次院校的报到率更低,普遍达不到85%。
陈志胜认为,大学新生“爽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想复读考取更好的学校;有的对专业不感兴趣或认为专业就业不理想;有的因为有更好的去处,比如出国留学。如某个成绩为500分的考生被录取了,却不去报到,等于浪费了另外考得499分的考生上这所大学的机会。考生被录取后“爽约”不来报到的做法不仅有失诚信,更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招生计划,对大学的教育资源是一种浪费。
目前,新生报到后,学校才会调取相关考生的档案,如果其不到学校报到,并不会影响考生参加明年高考。换句话说,目前对于“爽约”不去学校报到的学生,多数地方没有约束机制。考生“爽约”的成本太低,尽管对单个学校整体的工作影响不是很大,但将视角放在一个省,将所有高校“爽约”新生相加,数目就比较大,教育资源的浪费就很大。况且,这部分学生进入下年高考,无疑增加了下届考生的竞争压力。
“事实上,早在2008年,教育部就曾酝酿,如果考生被高校按志愿录取却没有去入学报到的,可能作为诚信记录的内容之一放进考生的电子档案中,作为下一年高校录取的参考。有的还建议,凡自动放弃入学资格的考生,下年不得报考普通高校。”陈志胜建议,教育部门应尽快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避免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记者叶新阔、喻云亮)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陈志胜:建议建立大学新生“爽约”约束机制 -
南昌11:48 12.03.2014 江西新闻